投書
2020/3/31

國營企業拋磚,豬農總動員

作為1.0版「新農業循環網絡」示範場址的東海豐畜殖場,不僅是國營企業的自我升級, 更應要成為政府拋磚引玉,協同民間畜牧產業轉型的契機。

除了非洲豬瘟的防疫課題,台灣養豬產業也面對著地方民眾質疑、進口豬肉叩關的挑戰。除了在市場端靠國產豬肉的品質、本土豬農的專業能力,來鞏固國內市場之外,養豬產業仍然需要在生產端推動變革。

台糖同時作為國營企業,更在全台擁有十七座畜殖場,自然肩負著導引畜殖產業轉型升級的責任。為了讓源頭的養豬場能夠實現零浪費、零排放、零事故的三零目標,台糖投入了上百億元的預算,以循環經濟的精神改建旗下所有養豬場。作為1.0版「新農業循環網絡」示範場址的東海豐畜殖場,也已經開始營運。

東海豐畜殖場,是從一個老舊傳統的畜殖場,擴建成一個多目標功能的畜殖產業循環園區:結合負壓水簾、共消化設施、沼渣液循環再利用、屋頂型光電、雨水收集系統等機制,園區可生產達一年四百萬度的再生能源;產能提升二○%以上;用水量可減少八三%。亦可處理場內及協助場外小豬農的廢水、豬糞尿及農業廢棄物,轉化成為復原土壤的肥料,供給農民使用。

這樣的案例說明了,循環經濟可以有效協助畜殖產業轉型,不僅更具資源生產力,也更加永續。但台糖除了自我升級以外,更關鍵的是該如何拋磚引玉,協同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將此一循環模式成功擴散到其餘同業身上,讓社會看到畜殖產業轉型的決心,徹底改造台灣的養豬模式。


作者:黃育徵(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原文為今周刊投書,刊載於 2020/03/25 今周刊第1214期

循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