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高排放的重工業之一。汽車的製造和使用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10%,使用了大量的鋼鐵、鋁、塑膠等高排放材料。
隨著人口和中產階級的增加,世界經濟論壇預估到 2030 年,全球的運輸需求將成長為 70% 。繼續沿用線性經濟-大量製造、大量販售的營運模式,2030 年汽車數量和碳排放量都將成長 70%,和淨零減碳背道而馳。
事實上,在法規要求、消費者需求改變的推力下,汽車業正在展開一波循環經濟轉型變革,促使製造商朝向零廢棄、零排放的目標,發展出新的營運模式。國際汽車產業運用資源循環策略來擘劃淨零藍圖,不僅要減碳更要開創出新商機,是台灣汽車產業鏈需要掌握住的趨勢。
世界經濟論壇和埃森哲顧問公司指出,汽車業的減碳除了透過電動化降低使用階段排放;材料製造、組裝和回收處理階段的排放也必須要能降低,才有可能讓汽車達到淨零。
由於各國法規對汽⾞的行駛碳排放量規範愈來愈嚴格,全球汽⾞業早已⼤⼒發展電氣化。電動車雖然減少汽車在使⽤階段的碳排,但電池卻增加了製造和末端處理階段的碳排。隨著電氣化和低碳能源的發展,車輛材料和零組件的循環使用,是決定汽車能否達成淨零的關鍵。邁向淨零目標,汽車產業必須同時將能源減碳和資源循環納入核⼼策略。

汽車要達成淨零,除了降低使用階段排放,材料製造、組裝和回收處理階段的排放,也必須能降低。
而麥克阿瑟基金會估算,汽車產業如果能以系統性的思維來翻轉設計、生產、使用的方式,透過循環經濟作法,到 2050 年不但有機會大幅減少約 70% 來自材料加工、製造組裝的排放量,每乘客公里 (passenger-km) 的平均成本還可以節省 70% 以上。

- 輕量化設計 (每年減少 8,900 萬噸 CO2e):
透過重量更輕且性能更好的材料創新,不僅降低材料需求量,減少生產過程排放,還有機會增加材料的使用壽命,例如輕質纖維複合材料。 - 服務化/共享商業模式 (每年減少 6,600 萬噸 CO2e):
無論是在歐洲和台灣,汽車的閒置率每天高達 90% 以上,造成許多浪費。但透過大眾運輸例如捷運、公車,或是各式共享汽車服務例如Zipcar、iRent、Smart2go 等,都可以提高車輛的使用率,減少車輛數量以及每乘客公里的排放量。(案例:雷諾汽車) - 延長生命週期 (每年減少 2億 800 萬噸 CO2e):
延壽能減少車輛製造需求,因此減少排放。耐用、延壽的設計對於提供運具服務的製造廠商特別有誘因。因車輛變成是資產,透過維持車輛的功能,能減少維護成本。 - 再使用/再製造 (每年減少 3,800 萬噸 CO2e):
資源循環的情境下,在設計之初就以易拆解、再製造、再使用為目的來規劃車輛,使拆解下來的零組件和材料能夠再被運用,減少製造新的零組件和材料的需求,因而降低排放。維修、再製造和處理再生等服務也促進供應鏈的縮短和在地化發展,提升供應鏈的韌性。
雷諾汽車
透過持股投資法國最大的汽車回收商INDRA,建立起回收、處理、再分銷的管道,讓雷諾在全法國的維修中心都可以為客戶提供價格實惠、環境衝擊低的翻新零組件。正當許多企業煩惱要為減碳付出龐大成本時,延長汽車壽命和再製造,不只能為全球汽車業分別減碳 38% 和 7%,更能為汽車業帶來新的營收。
在歐洲,每年就有超過1100萬輛汽車報廢,這些材料資源經處理後可用於新車生產中,蘊含著龐大的商機。雷諾汽車今年投資5億歐元資金設置了新的回收部門,要來投入汽車產業的封閉循環回收解決方案,預計2030年營業利潤率將超過10%。
BMW
為了讓汽車在廢棄後能順利回到製造端, BMW 與德國廢物回收處理企業——歐綠保集團(ALBA Group)合資建立 Encory,專門解決汽車零件售後的回收處理。藉由建立零組件的雲端平台,掌握汽車銷售後零件的去向與更換。當汽車維修或報廢後便能順利地透過逆向物流的運作,將汽車零件再回用收到BMW產線,作為下一台新車的原物料,讓資源得以順利循環利用。
主要參考資料: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9), Completing the Picture: How the Circular Economy Tackles Climat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