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球約有 2-4% 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資通訊產品。為了降低資通訊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的排放,歐盟執委會在 2020 年三月發佈「循環電子產品倡議」(Circular Electronics Initiative), 加強要求在歐盟境內販售的電子製造商,必須增加產品的使用壽命、可維修性、以及可回收性。同年底,歐盟首先針對筆電和手機的電池,要求企業的產品設計須能讓使用者能自行更換電池。預計接下來還會增列更多促進資源循環的要求,例如能源效率、可維修的部件比例、使用壽命等,並延伸至其它產品。
同時,由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資通訊產品在製造階段消耗大量能資源,光是製造階段所產生的排放量就佔了總排放量的60-80% (圖1)。國際資通訊品牌商紛紛要求自身企業及其供應商必須在 2025-2030 年以前為減碳做出具體的貢獻。除了採納更多再生能源外,Apple、Google、Microsoft 和 Dell 等廠商均提出將自家產品的內容和包裝替換為再生材料、或是將產品回收再利用的時間表 (表1)。

一件資通訊硬體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與材料開採、材料加工、零組件製造、組裝、運銷、使用、以及使用後的處理等各階段有關。減碳除了是將各階段的能源使用替換為再生能源外,價值鏈中的企業亦能透過循環經濟的思維,發掘更多資源循環的減碳機會。
世界經濟論壇的「加速循環經濟平台」(The Platform for Accelerat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為此提出電子產品轉型循環經濟的三大目標、以及給企業的具體行動建議:
1. 在新產品中使用再生材料,並確保產品使用後可被回收
玻璃、鋁、鋼、塑膠等資通訊產品中常用的材料,再生材料的排放相比於原生材料往往較低。但目前再生材料有品質不一、取得不易的問題。因此產業需要建立一個採購流程透明的「再生料買賣方媒合平台」。針對再生料的來源、內容、品質等,由回收業者、製造商、材料生產商、標準制定單位等一起合作發展出具公信力的標準。
另一方面,考量到最終產品的可被回收再利用性,企業可以在產品設計階段導入循環設計,例如使用單一材料、增加不同材料的可分離性等,使得最終產品中的材料能更順利地回收,成為製造商的生產投入之一。
2. 延長產品和零組件的使用壽命
資通訊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很大比例發生在製造階段,尤其是 LCD 面板、積體電路及印刷電路板的製造過程為排放大宗。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將能減少更多溫室氣體排放。以智慧型手機為例,若將歐盟境內所有的智慧型手機延長使用一年,約能節省 210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等同於從路上移除 100 萬台汽車的減碳效益。
廠商提供延壽相關服務的新商業模式可能帶來新風險,因此產業公協會和金融服務機構可考慮為獨立的維修服務供應商建立一套集體保險計劃。此外,資通訊產品製造商透過提供消費者維修資訊,或是提供獨立服務商維修和翻新的相關人員訓練與認證計畫,也能加速推動維修模式。
3. 建立能妥善回收及處理電子廢棄物的機制
全球一年約產生高達 5,000 萬公噸的電子廢棄物,僅有兩成有被妥善收集和回收。大多仍被焚燒、或是被棄置於環境中,造成環境衝擊及健康危害。
企業除了遵循各國既有的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外,更可採取更積極的作為,例如與客戶簽訂取回或購回使用後產品的契約。這除了展現企業對環境的責任,也是提供企業再生材料或二次零組件的重要管道之一。
Apple:優先使用低碳的再生材料
產品及包裝的材料選擇,使用再生材料的碳足跡往往比使用原生材料來得低。Apple 2021 年已使用近 20% 回收再生料用於產品生產。其中包含電路板中的錫和金、以及電池的鈷,都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再生材料使 iPhone 13 Pro 的碳足跡較前代減少 11%,而 16 吋 MacBook Pro 的碳足跡也比前代減少 8%。
Dell:致力達成塑膠的封閉循環
廠商使用來自自家產品的再生材料,讓資源達成封閉循環 (Closed loop),除了能節省成本,也能向消費者展現企業對使用後產品的處理負起責任的企圖。
Dell 自 2014 年推動封閉式回收計畫以來,已從回收電腦零組件中創造出 5,000 公噸的再生塑膠。這套流程所產生的再生塑膠比原生塑膠減少 11% 的碳足跡,同時也為企業節省約 180 萬美金的材料費用。2021 年 Dell 已使用 3.9% 的回收或可再生材料,比例逐年增加中。
Microsoft:延長零組件的使用壽命
企業營運所需的資產,若資產本身或零組件的使用時間能更長、能被再使用,則能減少企業在範疇三的上游端碳排放量。Microsoft 於 2021 年推出 Circular Center 計畫,先針對資料中心內即將除役的資產導入資源循環策略,使得 83% 的關鍵部件能被再使用、17% 能被回收再利用,共減少 145,000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