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循環紡織的10項行動議程

特別感謝/呂思穎、賴彥銘(循環台灣基金會志工)彙整摘譯

加速轉型循環經濟,除了能確保產業資源的供給安全,也有助於緩解氣候變遷。據估計,轉型循環經濟可以減少全球約 45% 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達到淨零排放的重要行動,同時能為紡織業創造高達 5,600 億美元的經濟機會。

紡織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8%,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在目前的趨勢下將越來越嚴重。除了溫室氣體排放以外,紡織產業也是用水大戶。根據估計,紡織產業每年約使用 215 兆公升的淡水,並且排放化學物質、清潔劑、微纖維等汙染物。除此之外,紡織業也造成土地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人體健康衝擊。

世界經濟論壇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於 2018 年發起了「加速循環經濟平台」(The Platform for Accelerat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PACE) ,匯集了不同產業部門的政府、企業、公民、金融、研究單位等成員組成工作小組,透過訪談和討論的方式,提出 5 大產業部門的轉型目標、鑑別其對地球和人的影響、盤點出規模化循環模式可能遭遇的阻礙,最後再為各別產業部門提出 10 項須優先執行的行動議程 (Action Agenda)。

為協助台灣紡織業探索轉型循環經濟模式的產業特定作法,循環台灣基金會結合志工的群策群力,摘譯、整理出本報告提出的轉型目標、轉型所帶來的影響與阻礙、以及 10 項行動議程 ,供關注台灣紡織業的企業人士、政策制定者、學術研究機構、及社會大眾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考。

圖:WEF 循環紡織報告的研究架構圖(WEF, 2021)

轉型目標

  1. 紡織品的原料是安全、循環或可再生的
  2. 紡織品使用得更長久
  3. 紡織品是可回收的,並在使用週期結束時被回收

轉型所帶來的影響

  • 資源使用
    使用生物基礎或可循環為原料的紡織品,或是讓紡織品使用得更長,皆能減少石化原料的使用。但對生物基礎的原料需求增加,將會增加土地、水、肥料和殺蟲劑的使用。
  • 氣候變遷
    從高碳足跡的原料轉為再生料,或是減少新製造,皆能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但必須留意對生物質需求導致的土地使用改變(例如:將森林轉為農地),則會減少森林碳匯。
  • 人體健康及生物多樣性
    製造階段是紡織品生命週期中對人體和環境健康影響最大的階段,因此延長紡織品的壽命所帶來的減少新製造能降低這些衝擊。不過若持續採用不永續的農法,增加對生物基礎原料的需求將會伴隨更多土地、水、肥料和殺蟲劑需求,進一步惡化人體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另外也得助益回收纖維可能蘊含未知濃度有害物質,增加健康風險。
  • 經濟福利
    從傳統的天然纖維轉為可再生的原料有助於農村經濟;而延長紡織品的生命週期也能減少家戶和政府在環境外部性上的支出,並活絡當地的二手交易市場。不過,更循環的紡織品可能導致紡織製造業面臨營收下降,對於紡織出口國可能產生一些衝擊。然而循環紡織品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目前仍不明確,有待更多量化模型的研究。
  • 尊嚴勞動
    採用可再生、更安全的紡織原料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避免勞工暴露在有毒環境中;循環模式下的紡織品也會增加更多服務型的工作機會、以及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不過這也可能導致一些紡織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流失,尤其那些中低收入的國家將首當其衝。

轉型的阻礙

本報告亦梳理出邁向 3 大轉型目標可能遭遇一些阻礙,以下僅舉幾個為例:

  • 由於紡織原料市場具有高度價格敏感性,因此將紡織原料改為可再生、可循環的原料會有一定難度
  • 增加紡織品的使用週期,則必須與大眾普遍喜新厭舊的心態、及產品生命週期短對抗
  • 而現有對於紡織品的化學添加物、以及混紡,都會損害回收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10項循環紡織的行動建議

為了克服轉型所面臨的阻礙,同時最佳化循環紡織所帶來的正面影響、以及舒緩權衡時所帶來的衝擊,本報告提出了以下 10 項行動議程:

行動 1:激勵和支持以延長使用壽命和可回收性的設計

設計是循環經濟中最重要的步驟,好的設計可以延長產品使用壽命,並優化產品回收便利度。紡織品的設計可以從技術上和情感方面著手,技術層面可以使用高品質、更耐用、回收製成的材料;情感面則是設計不會過時的經典款式或者讓消費者可以參與產品設計的過程。這些設計的改變有賴更多的設計師、回收業者、研究人員一起合作找出最適當的方案,也需要多政府和投資機構的介入。

行動 2:永續地生產原始天然纖維,且對土地進行永續管理

由於全球對紡織品的需求仍在提升,即使加強回收也無法完全滿足原料的供應,因此,如何促使紡織品的生產和非永續的原料使用脫鉤是必要的。為了同時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的生產力並維持永續性,產業可以投入資源優化灌溉系統、培育植物品系、最佳化作物輪作。業者也需要加強和農夫/場間的聯繫,讓農民願意了解並願意採用這些新技術。除了產業界的努力外,政府也需要重新調整政策以提供更多利基。

行動 3:鼓勵市場減少購買非必要服裝,並延長服裝使用的時間

快時尚的崛起導致2000-2015年間全球的紡織品產量增加了一倍,並導致每件衣服被穿過的次數減少了約36%,估計約等於每年有價值4600億美元的衣物被丟棄,造成環境問題。為了減少環境衝擊,必須設法減少過度消費同時提升每件紡織品的使用率。產業可以接露更多產品資訊,除了產地、材質外,還能加上對環境和人的影響,以豐富消費者決策時的參考。另一方面,為了增加衣物使用率,產業可以重新檢視目前的商業模式,並思考如何能夠在技術上和情感面都延長產品的使用率。提供衣物的修補和維修服務或者建構二手衣物推廣系統、產業都是有效減少快時尚現況的方法。

行動 4:指導和支持環境、金融、社會三贏的新商業模式

租賃、訂閱的創新商業模式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範例,這些循環模式能夠有效延長產品壽命並滿足不同需求。為了兼顧環境和經濟效益,新的商業模式還需要克服許多挑戰。在環境效益面的挑戰包含改變商業模式的碳足跡和增加使用者基數。在財務方面,需要重新評估固定成本和營運成本的增加,包含逆物流、顧客服務、衣物清潔整新等。在產業投注資源革新的同時,政府也可以制定環境和社會指標,並透過政策或補助獎勵滿足條件的業者;研究單位也能夠發展新的思考工具促進創新商業模式的想法萌芽。

行動 5:確保二手紡織品貿易的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

儘管近年來各國回收衣物的比例逐漸升高,但這些回收的衣物有相當高的比率被運往國外處理(約70%,價值43.8億美元)。這些被送往海外的衣物實際被再使用的比例目前仍未被詳細研究。進口廢棄衣物的國家通常不具有良好的整新設備,也缺發品管和汙染處理設施,導致人民健康和環境負擔。此外,這些進口紡織品也限制了當地紡織產業的發展,盧安達就因此禁止了二手衣物的進口。國際組織需要建構一套環境和社會責任準則讓政府和企業遵循,以避免對環境和市場造成衝擊。

行動 6:策略性地規劃收集、分揀和回收再生

回收產業由於需要大量資本投資且影響長久(不易遷徙),因此審慎評估。回收地點應該鄰近消費區以利消費者回收,且最好鄰近生產工廠,以利減少運送時的碳足跡。而科技面則需投注資源在機械力和化學回收方式的平衡,並致力減少產生的環境成本及碳足跡。最後則須注意收集和分類過程中勞力密集作業的安全和健康。現有的回收機構有大量的公立機構經營,政府需要建立指引和利基引導私人企業投入回收再生產業。

行動 7:提高紡織品分揀的效率和品質

分選是循環經濟模式的關鍵程序,這個步驟決定回收後的原料品質,提升材質單一性並避免不明化學物。目前分揀回收產業仍處在勞力密集且準確性不足的階段,其中癥結點之一是紡織品的吊牌資訊雖然包含原料,但通常是提供給消費者選擇時參考,而不是幫助回收者分類。為了提高分類的效率和品質,產業需要投入科技的研發。例如導入無線射頻技術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e-link標籤 ( e-link tagging )或區塊鍊技術有助於讓整個產業鏈共享產品的原料、產地等資訊。此外,提升感測器的準確度和辨識速度有助於加速自動分類的進展。

行動 8:使再生纖維市場更具競爭力

為了擴大再生紡織品產業,再生纖維必須能夠在品質(如長度、強度、均勻性和色階)、安全(遵守健康和安全法規)、價格和供應能力方面與原生纖維競爭。目前絕大多數的回收纖維品質不如原生纖維,因此常被降級使用(如填充料);品質較佳的回收纖維售價卻又較原生纖維高,因此不容易被市場採用。無論是原料生產端或是使用端都需要一起合作促進再生纖維的市場競爭力,除了透過科技改善回收的品質和成本外,也需要建立一套品質和安全性標準,建立市場的信任度。

行動 9:整合並推進邁向紡織品循環經濟變革的工作

轉型循環經濟的過程無可否認的會對勞工雇用造成影響,製造工作將會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維修、分類、回收、客戶服務等工作,因此勞工的培訓將會越發重要。邁向循環經濟的轉型將提供更多高價值的工作,特別針對非正式雇傭關係的勞工。為了促成這項轉變,需要盡可能提早和潛在的利害關係者對話,並且提供資源協助受影響的勞工職能培訓。此外,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潛在的影響程度,以及對工作各個方面的影響,包括企業發展、勞工保護、工作權益。

行動 10:研究紡織品循環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紡織品產業轉型循環經濟將具有需多經濟誘因,包含更少的原料花費、面對原料波動的韌性、新的收益流、以及收入增加。而也有其他研究指出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如減少收益、二手市場抑制現有市場發展等。目前為止尚未有總體經濟學的模型量化分析循環經濟模式的影響,因此需要更多產官學研界投入,在不同面向研究轉型會帶來的影響並實際行動以最佳化全球經濟。


報告原文全文請見:Circular Economy Action Agenda - Text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