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循環度僅剩7.2%,幸好這十六道策略可以逆轉地球超載

如果地球是一艘艦艇,我們正把珍貴的資源咨意揮霍,這艘艦艇如何能安穩地駛往未來呢?

全球循環經濟組織Circle Economy於一月發布2023年的《循環落差報告》 (Circularity Gap Report ),令人震驚的是:全球循環度竟然不增反減,從2018年的9.1%倒退為7.2%!

看似有許多企業紛紛投入ESG、民眾也努力回收,為何不見循環度提升?我們忽略了現在的經濟模式仍然跳脫不出「大量生產、刺激消費」。在這樣的運作之下,每年還是需要開挖更多的材料、製造更多的物品,尤其目前有許多發展中的國家仍在大量建設中。因此看似有所作為,循環度仍是越來越低。

循環度跟企業營運有何關係呢?

過去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成長伴隨著資源的開採,1970年迄今,全球資源使用量已增加三倍。

部分資源已經愈來愈稀缺,像是農業中肥料裡的磷、電動車電池用到的鋰以及發展再生能源需要的銦,無論是政經地理、價格波動等因素都會提高資源穩定供給的風險。若是延續這樣的的線性經濟模式,加上未來的人口成長趨勢,未來二十年全球的資源開採量預期將加倍,碳排也將隨之增加,與淨零目標背道而馳。

全球物質流與循環度示意圖 (圖片來源: 2023《循環落差報告》)

然而報告指出,若我們能採取循環經濟的做法,我們將能夠只用70%的資源來滿足人類的需求,意即可以減少30%資源消耗!如何讓資源用得更少,用得更久,再用幾次,並以乾淨能源及更健康無毒的材料取代?改變還不算太晚,這份報告與Deloitte合作,共同找出在在全球影響最大的四大系統中,可以逆轉地球超載的十六道策略。

四大系統,十六道策略,逆轉地球超載

降低地球超載的四大系統 (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整理自2023《循環落差報告》)

食物:

如何在2050年能餵飽一百億的人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而,地球系統可不容許我們持續擴張。全球食物系統約佔了三分之一碳排。以下循環策略,可以幫助減緩地球超載:

1. 優先選擇健康、有飽足感的食物

2. 吃在地、季節及有機的食物

3. 使再生農法主流化

4. 消滅所有可避免的食物浪費

例如韓國曾經只有不到 2% 的廚餘被回收,這一數字到 2019 年卻提升到 95%!他們於2005 年禁止廚餘進入掩埋場之後,推出了安置廚餘的垃圾箱及「按使用付費」方案,這些有機廢棄物將會用於補充動物飼料和堆肥,讓都市農業使用。

建築:

在快速成長的國家,建築及居住服務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原物料。現今由於缺乏循環設計,已造出來的建築物成了最大宗的碳排來源,耗用了大約全球三分之一的能源。以下循環策略,可以幫助減緩地球超載:

5. 能源效率越高越好

6. 善加利用已經存在的建築

7. 優先使用循環的建材及建造方法

8. 減少廢棄物

例如荷蘭政府有雄心,要在2030年前將原物料耗用減半。他們也推出了建築物環境績效(MPG)方法,衡量建築物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影響。由於歐盟及其他地區的大多數法規都側重於建築物在使用期間的能源消耗,但MPG這樣完整的思維才能解決一些權衡上的困難,避免某些節能建築可能帶來更高的材料碳足跡。(延伸閱讀:打造一棟循環建築的六種槓桿 )

製品及消費品:

重工業及製造創造了所謂的「人類世」,更造成了許多土地改變及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所謂的「最難減」的產業:鋼鐵、石化、水泥、鋁,如何減少物質的需求更是關鍵。

9. 讓產業共生主流化

10. 延長機械、設備跟物品的生命週期

11. 買你需要的就好

12. 避免快時尚,選擇永續紡織品

例如法國於2021年推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可維修性評級」,目標是延長產品壽命。這個方法受到廣大的公眾支持,大約三分之二的購物者認為有助於做出購物選擇。(延伸閱讀: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循環經濟:從維修開始(上)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循環經濟:從維修開始(下) )

交通:

交通系統在全球有非常大的影響,使用了許多材料、化石燃料、也對許多生態系統的功能產生影響。然而這些影響沒有減緩的趨勢,研究估計在2050年交通系統的碳排可能成長60%。轉型到低碳交通的過程,也是更健康、更有效的運輸系統的開始。

13. 擁抱無車的生活型態與道路

14. 投資在高品質的公共運輸

15. 反思航空運輸

16. 把剩餘的交通工具電動化

Lynk & Co 為汽車共享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機會。他們除了推出訂閱制以外,推出了汽車共享平台讓客戶分享汽車。除了提高了車輛利用率並善用更有限的城市空間。 Lynk & Co 也致力於循環材料和開發永續發展的電動汽車。(延伸閱讀:只靠電動車,汽車業做得到淨零排放嗎?)

給企業經營者及政府的三大忠告

改變不會一夕發生,然而從最近的全球氣候危機及環境破壞,許多企業也開始省思「死掉的星球,沒有生意可做」。本篇報告中提出企業經營及政府運作的三大原則:

1. 從「效率」到「韌性」:以往企業著重在推進生產效率,然而地球資源、以及仰賴地球資源的企業都有其極限,因此我們需要改變,利用非物質的方法來滿足需求,重要的是投資在健康、福祉、教育、有價值的工作。尤其在疫情之後,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開始應對供應鏈斷鍊、政治地緣風險做更在地化的供應鏈配置,因為效率再好,若不能應對風險及衝擊,企業營運終將無法永續。

2. 從「榨取」到「再生」:全球使用四分之一的資源來自可再生資源。再生資源是大地給我們的禮物,我們需要去尊重並維持這樣的能力。從再生農法、到生物資源、到許多的農業廢棄物高值再運用,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可行的案例,人類將有機會可以在地球上留下正向的影響力。

3. 從「囤積」到「分配」:目前在地球上已有足夠的富裕及材料,以支撐每個人都有足夠品質的生活,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我們是否可以將這些資源好好的分配,讓更多人享用?每個人都可以重新思考,自己是否需要擁有及囤積這麼多的物品,或是使用而不擁有,用更多彈性來迎接新的事物?

正如同比爾蓋茲所說:「未來三十年,能夠在探索淨零排放扮演領導角色的企業與國家,將能夠領導全球。」戴上一副循環經濟的眼鏡,不但讓淨零排放成為可能,循環經濟能帶來的4.5兆美元的商機,更值得企業一起來探索。


本文同步刊登於天下雜誌循環經濟專欄,標題為「企業投入ESG、民眾努力回收 為何全球循環度還「倒退嚕」?」

文章來源:

2023《循環落差報告 Circularity Report

Circularity Report 由荷蘭循環經濟組織 Circle Economy 指出當前轉型循環經濟的迫切需求。目的是為了促進關鍵決策者如政府和企業共同行動以加速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