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蓋房子前就想好怎麼拆?如何讓 90% 建築材料都可以再利用?丹麥集結了國內外營建相關企業,透過模組化、可拆卸等設計,以及建材資料庫的建立,共創了第一個循環社會住宅,讓社宅不只提供居住正義,更提供建築產業新的永續策略。
為了實現居住正義,我國政府推動 8 年 20 萬戶的社會住宅政策,期盼給更多國民舒適且負擔得起的居住環境。然而,興建社宅若未考量長期的營運維護以及拆除後的材料運用,曾經提供這一代社會安居的建築,恐成為下一代環境困擾的廢棄物。
丹麥自 1919 年興建社宅,如今占全國房屋比例已超過 20%。然而,丹麥建築產業也深受廢棄物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丹麥政府與民間機構合作組成 「Circle House」 專案,在丹麥第二大城 Aarhus 打造第一個循環社宅示範區,期盼藉由興建社宅的需求,導入循環建築設計,從源頭避免廢棄物產生,目標讓建築物中 90% 的材料在不損失價值的情況下能被再利用。
建築結構導入模組化和可拆卸設計,減少營建廢棄物
Circle House是一個混合兩、三層樓的連棟透天,以及五層樓的公寓,共 60 戶的社會住宅,為了做到 90% 的材料能被再利用,Circle House 在不同建築物層次中,大量使用模組化和可拆卸的設計。
以結構層來說,每個住宅單元的建築結構,分別由各兩種不同尺寸的牆面 、樑和樓板所構成,為利於未來拆除時的再利用,牆面和樓板間運用可拆卸的機構固定,當建築物壽命終了時,無須將整面牆和樓板打碎,大量地減少廢棄物。
模組化和可拆卸設計也為住宅帶來居住的彈性,能夠滿足生活上變動,並帶來很多想像的空間。
想像一下,如果這周末家裡有許多親朋好友來訪,你可以透過移動牆壁來創造更大的空間,又或是可以隨著家庭組成變化,彈性地調整房間的大小。
內部裝潢模組化,搬家也能帶著走
結構層外,建築物從外殼到內部裝潢也有各種模組化和可拆卸設計的機會點,例如窗戶、地板、地毯、廚具等,甚至是住宅的功能單元,如日本常見的模組化衛浴(或稱整體衛浴)。
丹麥 Circle House 的木質地板採用簡易的卡榫銜接方式,讓木頭地板可以穩固地連接和輕易地拆除。不同於平常木質地板多採用膠合的方式一塊塊黏貼,利用卡榫的設計能在裝潢翻新時完整保留這些木質地板的價值。倘若有一天要搬家,也有機會帶上你喜歡的木質地板到新家,何必再買新的。
建立建材資料庫,提供給下一棟建築使用
一棟建築物包含各種生命週期的構件,包含結構、外裝、隔間裝修系統,甚至家具家電,Circle House 展示了循環建築將模組化和可拆卸設計,運用在各層次內的機會,但是,為了達到 90% 材料再利用的目標,只有模組化和可拆卸設計還不夠。
清楚知道每一個建築構件的履歷和狀態,才能在建築壽命終了時,切確地找出並再利用這些構件。
像是 Circle House 在建築結構的水泥上嵌入 RFID(無線射頻辨識)晶片,紀錄每座水泥牆和水泥柱的組成成分,以及其所在建築物的位置。當未來建築物拆除時,能透過公開的建材資訊,提供給下一棟建築使用,使模組化的建築材料不會淪為廢棄物。
集結 30 個合作單位,探索循環社宅可能性
就算丹麥推動社宅已經有超過百年的經驗,導入循環經濟也正在起步階段,丹麥政府與企業清楚了解,要挑戰 90% 的材料再利用,需要政府、建築師、營造商、室內設計、資訊公司......等,整個建築產業鏈的通力合作,甚至需要新的角色加入。
因此在 Circle House 專案中有超過 30 個單位參與,經過多次的討論,共同摸索各種循環的可能性,找出適合丹麥、可行的方法。
Circle House 預計在 2023 年完工,將作為丹麥第一個循環社宅示範區,過程累積的知識與經驗,都會成為未來政府法規調整、招標文件的參考。
台灣社宅的起步雖較歐洲晚,但資源循環的觀念與技術不比其他國家差,政府早在 2016 年就已將循環經濟納入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中,在社宅正要遍地開花的時刻,若能借鏡丹麥模式,啟動建築產業鏈的討論,將循環建築的設計方式導入,可以在滿足居住正義的同時,還減少棘手的廢棄物問題,兼顧下一代人生活環境。
本文同步刊登於天下雜誌循環經濟專欄,標題為「丹麥第一個循環社會住宅 90%材料都可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