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商店從生產端到銷售端推動五大改革,解決剩食問題。
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未食用遭丟棄的食物高達 13 億噸。不僅造成龐大經濟損失與環境成本,也加劇氣候變遷。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全球第二,面對台灣剩食問題,便利商店成最適合推動「惜食」意識的號召者,若能帶動民眾養成惜食習慣,將成減輕台灣剩食負擔的一大助力。
全家便利商店希望找出食品產業痛點投入改革,從生產端到銷售端進行一連串數位轉型,運用領先同業導入商品銷售管理科技、AI訂購系統、友善食光、友善地圖等解決剩食問題(圖1)。
全家便利商店以「時控條碼」、「時間定價」兩大科技為核心,2018 年提出反轉剩食問題的【友善食光:鮮食到期前 7 小時享 7 折優惠】機制,以折扣方式吸引消費者購買快到期限的鮮食商品,減少食物報廢。2020 年推出「鮮食動態庫存系統」,透過精準掌握各鮮食單品效期,運用科技翻轉耗費人力選取即期品的作法。
2021 年從消費者使用及店舖運作角度出發,於全家便利商店會員 APP 中推出「友善地圖」功能,目前超過 1,600 萬的會員皆可透過友善地圖中「即時定位」、「收藏店舖」、「單品搜尋」三大功能,掌握每日友善食光的商品與數量。並於2021年底-2022年初導入 AI 鮮食建議訂購系統,協助店長精準訂購,從源頭減少剩食。
全家便利商店為台灣首家針對即期品報廢問題以系統性方式對症下藥的零售品牌,從生產端到銷售端推動五大創新改革,在食品生產鏈的各個面向解決剩食問題(圖二)。
循環策略:運銷管理
【生產改革】由「預測生產」變「接單生產」
從生產端開始,著手改造供應鏈生產流程,改變「預測生產」可能會因天候或突發因素而銷售不佳的問題,改以「接單生產」,減少供需差異所帶來的浪費。
【訂購改革】導入 AI 鮮食建議訂購系統
運用 AI 學習並預測店舖的銷售量精準度(例如時間、天氣、溫度,都會影響不同商圈消費者的購物選擇),自動判定個別店舖每個品項所需要的數量,協助店長精準訂購,降低報廢成本及環境負擔。
【製程改革】改變產品製程,安心安全更易保存
從食材挑選到商品包裝材質改良,產品開發過程中不添加抑菌劑,靠著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包材選擇...等等來延長保存期限。
【銷售改革】以科技掌握保存期限、推動友善食光
透過「鮮食動態庫存系統」精準掌握保存期限,並以「時控條碼」技術來避免誤賣過期商品,搭配「時間定價」系統,使效期接近自動變價,結合三大技術降低鮮食報廢、推動友善時光機制。
【溝通改革】使消費者更容易參與友善時光
於全家便利商店會員 APP 中推出【友善地圖】、【友善集章】,使消費者可以透過「即時定位」、「收藏店舖」、「搜尋系統」等功能輕易地掌握各店舖的商品數與庫存量。
– 即時定位:解決消費者想購買鄰近店舖的友善食光需求
– 收藏店舖:使用者可將附近或是常購買的店舖加入收藏
– 搜尋系統:解決消費者想找特定友善食光商品的需求(店舖搜尋、單品搜尋)
效益
全家運用科技串聯生產到消費,帶動產業鏈共同投入,擴大全台惜食計劃版圖,並強化消費者惜食意識,降低環境浪費,全員共同創造共好時代。
【產業端 - 帶動更多同業及相關產業共同投入,正視剩食問題】
全家 2019 年領先同業推出友善食光,帶動同業陸續跟進,例如: 7-11(i珍食)、萊爾富(惜福食堂)、OK(即期品限定)、全聯(珍惜食物愛護地球)等,引領同業重視剩食議題。
【社會端 - 強化惜食效益,提高全民意識】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為全球第二,國人平均每年至少至便利商店消費 130 次,由便利商店帶動民眾養成惜食習慣,在消費當下,就減少食物被浪費。
【環境端 - 惜食由源頭開始,減少浪費也愛護地球】
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系統性減少剩食,每月可以減少約 250 公噸剩食,相當於每月為地球減少 8 萬公斤的碳排放。
本案例內容由全家便利超商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23年11月
更新日期: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