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維修」取代「拋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小家電醫生

全球每年產生 5 千萬公噸電子廢棄物,是成長最快速的廢棄物之一,不但對環境造成極大的負擔,更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然而,依照目前的消費模式,當電子產品故障時,民眾會先想到買新的而非維修,特別是居家常見的電風扇、電鍋...等小家電,因為便宜、易取得,往往壞掉就被直接丟棄,卻常常只需稍作檢修、更換簡單零件就有機會重獲新生,是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循環經濟」。

「人生病要看醫生,家電生病也是!」經過簡單診療 70% 都能治好,甚至有 30% 只是操作疏失,連維修都不用,卻差點被丟到資源回收場。

「小家電維修所」創立於 2016 年,由一群有各自正職工作、對維修有熱情的志工組成。透過每月舉辦免費家電健檢/維修服務,傳達惜物精神和維修技巧,也希望透過維修傳達實踐循環經濟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

循環策略:維修

「小家電維修所」每月舉辦免費的家電健檢活動,只要事先報名,民眾就可以攜帶有問題的家電到指定地點,請現場的維修志工檢查,若需更換零件,酌收 50-250 元不等的零件費。如果民眾有興趣,也可以維修讓志工從旁指導自己動手修理,許多維修志工也是從零開始,邊做邊學,逐漸培養出維修能力。

維修是具有地域性的活動,絕大多數以縣市或鄰里社區為單位,距離近才符合環境與經濟效益。小家電維修所每年除了在固定的維修據點-台北萬華一碼村舉辦維修活動外,還會至其他縣市,與當地政府或社群合作舉辦維修活動、講座或工作坊,將社群技能與活動經驗複製到其他縣市,促使更多成立在地維修社群。

效益

小家電維修所目前約有 20 位維修志工,截至 2023 年底已舉辦超過 80 場活動、20 場課程,維修上千件小家電,減少超過 4 千公斤廢棄物與 4 萬公斤碳排。

更難能可貴的是,維修過程需要溝通與討論,深入瞭解後,有些物品更是充滿故事,有時候修好一件物品早就超越了本身的價值。因此維修不只是循環經濟中最小的循環途徑,也是串聯環境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本案例內容由小家電維修所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更新日期: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