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材質單一化及收回系統推動口罩循環

不織布公會與臺灣康匠合作,串連驗證單位,並打造口罩回收系統,讓口罩成為可循環再利用的塑膠材料。

一般口罩由聚丙烯、尼龍、鐵絲等材料組成,丟棄後只能焚化處理,隨意丟棄更會造成生態問題。

口罩材料單一化

臺灣康匠將口罩材質單一化,推出PP不織布、PP耳繩、PE鼻線的100%全塑口罩,不需拆解即可回收。經高溫熔融殺菌後,材料可再製成衣架、「PCR-Face Mask」建材等。此 外,康匠與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合作,將回收塑料結合3D列印技術設計成藝術擺設。

標章驗證利回收

不織布公會與臺灣康匠等公司推動可回收口罩標章,負責管理與授權標章使用。經由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驗證產品材質與可回收性,確認符合標準後,業者方可使用此標章。

打造消費後口罩回收管道

消費者使用具回收標章的口罩後,可收集一定數量裝箱並通知官方LINE ,由專案小組派專車免費到府收件。並與大量口罩需求的企業合作(如電子廠),確保口罩能被回收成為材料。

效益

  • 若臺灣以可回收口罩搭配回收系統來取代一次性口罩,每月約可減少178.6萬噸因生產及焚燒產生的碳排放量[1]。


[註1] 據紡研所統計,臺灣2023年每月平均生產1.83億片口罩,單片口罩以4克計算,全數一次性使用,每個月將產生73.2萬噸口廢棄物。

本案例內容由臺灣康匠製造股份公司、臺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