鎰呈行為國際品牌布料供應商,串聯產業鏈以達全臺首例布到布循環。
造成全球約10%碳排放的時尚產業必須被重塑為循環時尚生態系,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許多減碳的方案都必須被嘗試與執行。根據BBC報導,目前全球年產生9,200萬噸廢棄紡織品,至2030年將達1億3,000萬噸,廢棄紡織品由於回收成本高,目前多當作垃圾掩埋或焚燒,亟需品牌及供應鏈展開合作,以創新的商業模式來再利用。
而市面上大多的回收布料,其原料來自寶特瓶回收紗,並無法達到產業內自我的循環效果,時尚業勢必得面對自己的廢棄物,讓其工業後回收與消費後回收的布料得以再次進入市場體系,不再依賴原生物料與寶特瓶料源。
此專案目的為建立布到布的循環系統。鎰呈行協同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經濟部工業局專案來對 IKEA 提案,並結合遠東新布到布技術,從收集 IKEA 報廢品開始,進行台灣首例廢布全循環製程,合作產出 IKEA 的會員贈品。
鎰呈行擔任整合角色,同頭到尾串接整個專案的規劃與執行。從一開始跟 IKEA 提案,提出可以用廢布料為資材的想法與技術,來對應 IKEA 對於循環經濟的需求。當中包含尋找品項、建立回收機制、計算原物料、建立期程等等。再來依照 IKEA 需要產出的產品,搭配適合的技術端與製造端,好讓順利產出 IKEA 設計小提袋。
循環策略
- 產品設計:讓產品後續有可再被回收的機會,小提袋採用單一化的材質設計,不做異材質結合的規劃,連帶影響了回收品分類時的規劃,兩者相輔相成。鎰呈行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作,檢視各類 IKEA 的品項,找尋適合的物件做為處理再生的主材料。
- 材料選擇/副產品資源化:材料使用上,建立了此案使用回收材料的框架,不使用原生物料為原則。除了使用 IKEA 自身布料之外,提供布到布回收技術的遠東新也採用了其他傳統製程中的布料餘料,來做為回收材料的原料,進而達到副產品資源化的目的,同時降低運作成本。
- 製程優化:在製程中,鎰呈行收到回收紗線後,將 IKEA 的圖案設計用轉印的方式印上成品布料,不為布料上色,以減少能資源消耗,又能展現此技術的原色樣貌,貫徹永續的敘事。最後再由莫里斯把布料製為成品袋,完成 IKEA 設計小提袋。
效益
- 展現布到布的供應鏈合作價值:此案針對布到布技術從頭到尾完成了一次流程,也實際做出了成品成為 IKEA 的會員贈品,給予其上萬名會員兌換,也同時對於市場上檢視此技術的觀望者提出了一個案例,讓大家有機會看到織品回收再製的可行性。因目前市面上的回收材質布料多為寶特瓶回收料製成,織物回收技術還在持續進展中,技術的使用尚未普遍,製程運作上的時程與方式也較為繁瑣。而從此案中也能見識到品牌會同製造商的合作,相互溝通配合,才有機會產出新運行模式。
- 恢復材料的價值:除了具指標性的布料回收技術示範效果之外,運用廢棄布料也讓約 1,000 公斤的布料得以被再利用,而不是進到廢棄物體系中。而產出約 50,000 個設計小提袋,採用的是 20% 的布料回收料,包含 IKEA 的窗簾布料,並加上 80% 的寶特瓶回收料,以達到需要的量體並符合經濟效益。
本案例內容由鎰呈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23年11月
更新日期: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