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重要的挑戰,雖然只佔全球2%的土地面積,但超過半數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且全球75%以上的資源集散就發生在城市裡。預估到了2050年,7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裡。因此城市迫切地需要將目前依照線性經濟運作的交通、住商建築、水電和廢棄物處理等基礎建設,改造為利於資源循環運用的模式。
打造生生不息、具有生命力的循環城市,可藉由重新設計物品、人、食物、廢棄物、水、野生動植物和空氣等各式物質流(material flows)的流動方式,透過工業或生物循環,讓資源能持續不斷地被運用,或是回到自然生態的新陳代謝中。結合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循環城市建立在「資訊化社會」的基礎上,資訊與知識的連結與流通,能讓都市的發展更具有適應力,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使用再生能源
當一個城市使用化石燃料時,這也意味著汙染及低效率。循環城市應使用在地、永續、可再生的能源,減少能源使用並且將廢熱氣、廢棄物和工業副產品做更聰明地運用。
基礎建設及交通運輸
城市內的交通運輸造成許多空氣汙染,進而減損居民的健康及生活品質。基礎設施應以最大化及彈性使用來設計,以因應未來新的需求。交通方面則以共享、重新規劃以實現零排放、零污染。
水資源及營養物質循環
水資源由於量體龐大,適合以最短的路徑循環。在氣候變遷之下,暴雨及乾旱的機率變高,循環城市的設計能吸納儲存過多的雨水,並能在廢水處理的過程萃取回收有用的營養物質。
創造生物多樣性
在循環經濟中一項重要的原則是保存複雜性及多樣性,因為生物多樣性是使生物圈穩定的最重要關鍵。生態系統不應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被犧牲掉。
零廢棄與物質循環
循環城市將廢棄物分類和水的重複利用變得簡單。循環城市中所使用的產品,在當地製造、維修或升級的比重提高。建築中的原物料可被運用來建造新建築物或改造現有房屋。藉由創新的廢棄物加工業者、廢棄物大型製造商與能源消費者之間的合作,讓城市實現零廢棄的願景。
文化社會
循環城市具備多元性與包容性,鼓勵在地循環、創新的同時能創造當地經濟、就業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