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國家之一,一向需要大量原料,然而,目前對住房、再生能源或國防等皆提高需求,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預計會有額外的原料需求。此外,德國人均原料消耗量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顯示,德國循環率約 13% 。
德國是最早實施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於 1994 年公布《循環經濟與廢棄物法》,至今已演變為《促進循環經濟與廢棄物友善環境管理法》,簡稱為「循環經濟法」(Kreislaufwirt schaftsgesetz KrWG) ,目前是全世界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 30 年裡,德國已率先建立高品質的廢棄物處理和循環經濟的重要架構,不僅在廢棄物的收集、分類和回收方面,更具有全面的產品責任規範。不過在德國永續發展策略中所制定的,將原物料需求與經濟成長脫鉤的目標,尚未達到預期。
2021 年由德國重要智庫循環經濟倡議(Circular Economy Initiative Germany, CEID)發表的「德國循環經濟路徑圖」(Circular Economy Roadmap Germany),匯聚了 130 位產業專家的建議,提出 2050 年淨零排放以及減少 50% 資源消耗的目標,但無法只依賴回收即達成目標,故需打造循環商業模式、全循環系統,透過法規配套、經濟誘因、循環社會達成。
因此於 2024 年,德國將循環經濟策略提升至國家層級,制定了《國家循環經濟策略》(Nationale Kreislaufwirtschaftsstrategie, NKWS),旨在從根本上防止廢棄物的產生,NKWS 匯集了全面實現循環經濟道路上的所有目標和措施,將生命週期的所有階段都考慮進去,包括: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生產、使用階段以及最終的再利用或回收。
其具體目標包括,減少初級原料消耗、提高二次原料使用率、減少廢棄物產生、確保原料供應安全,以及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影響的脫鉤,並將其作為氣候保護的核心支柱,目標在 2045 年實現循環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