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淨零排放」在產業間所掀起的各種討論,企業們紛紛著手為此做準備,邁向淨零目標意謂著企業需要做出什麼改變呢?

循環台灣基金會為加速協助夥伴們有效了解,邁向淨零目標時,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因此集結對推動循環經濟同樣熱情和專業的策略夥伴們,共同規劃為期半年以「循環經濟 X 淨零排放」為主軸的夥伴小聚。

找到問題來源,就能對症下藥!

企業減碳打個比喻,就像是在為企業定下體態管理的目標,必須從秤體重,也就是了解企業的排放量開始,訂定營運活動的碳管理調整計畫,再向外界說明管理的成效。

第一站7月號,從了解企業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和計算範疇介紹起,再聚焦討論企業進行碳管理的不同階段。第二站8月號,進一步釐清各式碳揭露工具的使用時機,瞭解如何鑑別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排放源,從中討論企業如何透過檢視能資源使用狀況來規劃減碳行動。

這次小聚如同往常般的熱鬧,再次聚集來自資通訊、紡織、農食、營建等不同產業夥伴的參與,透過各產業的經驗分享,深刻感受到夥伴們樂意分享的熱忱。

接下來的幾場小聚將繼續邀請夥伴們一起來談談,如何運用循環設計、商業模式等作法來重新設計企業使用能資源的方式,以及結合效益評估的資訊,來清楚的展現企業減碳效益。

夥伴怎麼看:邁向淨零,循環使用已開採的資源

「最好的淨零策略是循環使用已開採的資源、不再開採還在土地裡的資源。」陳峙霖總監分享。

各產業的夥伴面對淨零的挑戰,也分享了不同的觀察。來自紡織產業的夥伴,分享國際品牌要求供應鏈提供環境足跡資料,特別著重碳排放資訊的透明化,以及產業可以投入的方向。

來自農食、營建產業的夥伴,分享了推動生物循環、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對於減碳的貢獻,並提出減碳過程所需的支持與法規環境。也有資通訊產業代表,加入討論的行列,顯示淨零議題逐漸受到各行各業重視。

夥伴說:
「很喜歡上一場次峙霖用國台語雙聲道轉換來描述淨零」
「感謝體態管理大師峙霖的分享!」
「今天真的收穫良多,有好多內容想帶回去跟公司讀書會成員分享」

夥伴們分別從自身企業/產業角度出發,分享碳盤查經驗、討論使用工具優缺點、經歷的挑戰和困難,我們期待這樣的一個分享平台能夠持續成長,讓夥伴們之間透過分享與討論找到新的契機。

讓夥伴成為彼此的夥伴是CoPartners循環夥伴平台的使命。我們相信,串連夥伴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邁向循環的雪球一定會越滾越大。

你還不是夥伴?那就是在加入夥伴的路上了。

了解更多關於循環夥伴平台:https://circular-taiwan.org/co-partners/ 

加入 Co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