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受邀擔任商業周刊及中租集團合辦的「綠色轉骨—— 2023永續趨勢高峰會」的演講者,向在場約200名企業人士分享「淨零三部曲」。
脫離不了「線性舒適圈」?
黃董事長觀察,許多代工製造企業仍脫離不出線性舒適圈,依舊在低價「搶訂單」、仰賴「五低」存續。在缺乏「循環」 DNA 的情況下,企業的永續策略往往流於打造形象的公關議題,難以真正落實 ESG、SDGs 的核心精神,對於遏止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及其它外部成本的貢獻更是有限。
「我們正踩著油門,行駛在通往氣候災難地獄的道路!」黃董事長引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去年 COP27 對全世界發出的示警。過去30年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在08年金融海嘯及19年起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所減緩。若持續在線性的經濟模式下發展,我們所面對的氣候危機只會越來越嚴峻。
化被動為主動的「淨零三部曲」
氣候危機,也是全球邁向淨零、企業轉型升級的轉機。
黃董事長提出政府和企業可以透過「淨零三部曲」來推動淨零轉型。
第一部曲:盤點「好主意」
主責「台灣淨零排放路徑」的政府部會、以及規劃「企業綠色轉型」的企業內部部門可以運用循環經濟裡的四大元素,包含:資源使用效率極大化、外部危害極小化、產品服務化、供應/服務網絡在地化等。衡量「好主意」對 6E (Environment, Energy, Education, Ecology, Economy, Employment) 的效益,盤點、鑑別出協助台灣企業實踐淨零永續的「好主意」。
第二部曲:讓「好主意」也是「好生意」
在線性的會計記分規則下,好主意不見得會是「好生意」。黃董事長建議金管會、財政部以及主計總處等可以擔任淨零火車頭,逐步推動循環會計、循環財稅、循環採購、循環金融等,讓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績效」能被呈現在企業的三大財報──資產負債(I/S)、損益(B/S)、現金流量(C/F)上,引導經理人正視循環經濟帶來的新機會,也讓那些落實好主意的企業有足夠誘因持續下去。
具體而言,台灣政府一年二兆元的公共採購預算、以及全台1,600餘家上市櫃企業與金融機構、以及國公營事業,便是落實從「好主意」到「好生意」的最佳利基點之一。
第三部曲:「好治理」讓「好生意」成真 !
在落實面上,黃董事長建議,不管是政府或是企業,都必須有專人對循環經濟和淨零轉型負責,固定追蹤和審核公司的「好治理」,在以下五大治理範疇展現領導力,包含:轉型策略、績效考核、財務報表、人員培訓、投資採購等。
創新 vs. 原創
「進步,不會發生在舒適『圈內』,只會發生在舒適『圈外』!」
黃董事長期待在座企業夥伴們可以從做「別人已經相信」的「創新」,到做「別人還不相信」的「原創」,開始思考「怎麼做會比較永續?」、同時還能盈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