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受邀至 2019年教育基金會年會演講,年會由教育部終身教育司指導,全國30個教育型基金會共同籌劃,以「交流、學習、成長、合作、發展」為原則,期望集結民間非營利教育團體的力量,推動台灣教育。

黃董事長以「循環台灣2040 - 新契機 世代責任」為題,點出台灣在未來20年可以如何藉由「超越線性經濟、邁向循環經濟」,讓台灣成為落實聯合國SDGs的典範的同時,也成為帶動人類面對氣候變遷、地球暖化這場浩劫的領航者和催化者。

轉型循環經濟需要從長期教育出發,無論是觀念價值的培養,還是市場趨勢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投資教育皆是核心關鍵,而教育的落實除了公部門的教育宣導,民間團體的教育資源也是驅動轉型的重要推手。循環台灣基金會希望能和教育部攜手,促成與關心台灣教育的NGO合作,把循環經濟的精神和概念轉化成提供多元的、多媒體的學習教材,方便讓小、中、大學生將循環價值內化為他們的生活和消費新價值;不論是經由短篇循環生活影集,或是圖像、桌遊等等。藉由這些學習材料,著手從需求消費端「年輕新世代」開始,降低未來生活上對產品、原物料的需求。

經由減量、再利用、回收,俗稱3R,從廢棄物「去化」進化到「資源化」,其實只是解決眼前「急就章的作為」。根本永續的作法是從源頭再設計開始,秉持著「天下本無廢棄物,只是資源被錯置」的循環理念,重新定義和設計商業模式,減少污染和排放;重新定義需求(Redefine)和根據需求重新再設計(Redesign)。

對於年輕一代,我們也必須要教育,減少揮霍性的消費行為和商業模式;停止不斷的「購買擁有」產品,而是採取以「使用付費」的產品服務方式,提高產品和資源的效益,藉此減少、甚至於完全消除大量產品製造所帶來的外部成本。因此投資「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模式,使其成為台灣未來的新興產業才是面對氣候變遷、地球暖化最根本的社會共識和國家政策。循環台灣基金會期待透過這次機會,更多文化教育基金會能夠加入我們,把資源放在推廣和邁向循環經濟這條必然要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