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業展覽領導品牌之一 Touch Taiwan,一場結台灣高科技產業鏈的年度交流盛會,帶來許多跨界融合的機會,但是台灣身為國際供應鏈重要的一員,我們是否想過:
❝ 我們正在邁向「永續」,或只是被動地追趕「存續」? ❞
要求投資ESG,又要成本低,這是台灣製造業現在面臨的雙面夾擊!想要突破困境?運用循環經濟三大策略,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與品牌商合作,突破倚靠消耗資源才能獲利的侷限。
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已有超過120個國家、20個跨國品牌承諾2050年淨零排放。然而,沒有一個國家或企業可以單獨做到淨零排放,台灣身為全球電子供應鏈的重要一員,蘋果、微軟、飛利浦等跨國品牌若沒有台灣供應鏈的支持,也無法實現淨零的承諾!
2021 Touch Taiwan 設立了循環經濟主題館,展示由明基材料、友達、群創、光洋應材、永光化學、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等單位的相關成果,循環台灣基金會也在展覽中展現循環經濟如何協助台灣產業在氣候議題上取得領導地位。
台灣身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員,如何共解全球氣候危機
因應全球氣候危機,歐美中日韓等超過 120 國政府和蘋果、微軟、飛利浦等20個以上的跨國品牌皆提出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承諾。跨國品牌的淨零承諾,直接影響了供應鏈的能資源使用方式,台灣身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員,又是外銷導向的國家,面對淨零趨勢牽動的國際政經與金融脈動,承受巨大的減碳壓力,淨零承諾已是台灣無法迴避的國際責任。
台灣每年有近三億公噸的排放量,其中三分之一與外銷出口相關,這部分的減排量,必須透過出口國與進口國、製造商與品牌商之間的合作才能達成。這是台灣產業的契機,不僅從製程優化開始,更有機會提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促進整個價值鏈的升級和創新,突破仰賴高碳排製造才能獲利的侷限。
導入循環商業模式,台灣可在氣候議題上引領國際對話
透過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製造業與品牌商合作推動以「提供服務」取代「販售產品」的商業模式,將獲利模式從產品買賣轉為服務提供,可以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大幅減碳。由於產品的擁有權移轉,產品變成企業的「資產」,有助於減少原料價格波動與斷鏈風險。更進一步,企業可以掌握產品效能與使用數據,提升客戶黏著度,創造新商機,從「一次性的交易」變「一輩子的夥伴」。
台灣的 ICT 產業是全球電子電器用品的重要供應鏈,具有串連上下游的優勢,可做為優先推動產業,將台灣打造為全球創新商業模式的示範場域,在氣候議題上引領國際對話。循環台灣基金會歡迎更多企業加入一起探索,引領實踐!
循環經濟發展與契機論壇
台灣已是全球第二大螢幕面板供應國,為了推動面板轉型循環經濟,經濟部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邀請國內重要的顯示器產業,包括Dell、友達、明基材料、永光化學及光洋科,從國際趨勢、技術及商業模式,分享推動循環經濟的實踐成果與未來願景。
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在致詞時指出,過去半世紀來台灣業者為了搶訂單而不停壓低成本(cost down),所謂的「五低」加「五缺」一直是代工業者「存續」的關鍵策略。但是另一端,在品牌商和投資基金的壓力下,業者需要投資更多的資源來做ESG,營運成本也因此會增加。但是當大多數的代工製造廠商都能達到品牌業者對ESG的要求時,「低價、再低價」依舊會是這些品牌業者在下訂單時的關鍵條件。這是製造業所面臨的「兩難」!
因此,值得大家深思的是,台灣的企業、政府該如何合作徹底的反轉製造業者所面臨「兩難」宿命。要能兼顧「存續」和「永續」,供應鏈裡的品牌商、製造業者還有產品服務業者,都要加入「循環合作」的對話,不但能擺脫 OEM 製造的宿命,更能在循環經濟裡找到成為「優質、永續」企業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