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新思維-循環農業(二)

農業AgriCulture是Agri 和Culture 兩個字的結合;Agri 是拉丁文的「土地」, Culture 是「文化」。推廣「土地文化」是發展農業的核心價值。

結合發展「土地文化」和「循環農業」的思維,全方位地思考發展台灣在地優質農業的發展策略,減少對進口能、資源的依賴。發展土地文化能夠創造台灣農業的高值化品牌價值。發展循環農業可以提升台灣的經濟能量和競爭力。透過提升在地各項農業資源的生產量以及利用率,提升台灣農業的競爭力和品牌價值。更重要的是,我們期許能夠創造在地的創業、就業機會,帶動在地經濟的發展。

創造台灣農業的高値化的品牌價值

主張創造台灣農業的「新鮮 F R E S H 」品牌價值能完整的呈現台灣的「土地文化」,發揮農業的多元民生價值,提升農友的生計,確保消費者吃的健康又安全,呵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活化農村文化。

提升台灣的經濟能量和競爭

循環農業主張提高六大類經濟資源在地發展的比例,包括:雜糧和食物Food、在地再生能源Fuel、天然肥料Fertilizer、低碳飼料Feed、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及其他經濟作物和文化觀光(如蘭花)。在地化生產的低碳發展策略,一來可以減少運送時能源的浪費,也可以減少新鮮作物在運送時營養流失的浪費。二來,可以創造在地的商機以及就業機會。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提升台灣的經濟能量和競爭。

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發展一個具高度再生能力的「循環農業」- 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屋染。我們期許的是,循環農業可以活絡農村經濟、淨化農村環境、創造農村創業及就業機會、拉近城鄉差距。透過農業的發展,台灣人民可以更接近土壤和大自然,從中感受美好大地的生命力,讓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的維護不再對立,而是共生、共榮、共創美好的未來。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農業發展新思維-循環農業(一) 「農業」與「土地文化」

農業Agriculture是Agri和Culture兩個字的結合;在拉丁文中,A

循環經濟結合新農業

有鑑於國家需要有更長遠、宏觀、創新的政策規劃,行政院在2016年推出「五加二」創

發展循環型新農業,三路並進

聯合國4月中旬的「世界糧食危機」報告中警告說:「新冠肺炎大流行引發的動盪,可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