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2020/3/31

全豬零浪費 創造「新農業循環網絡」

台灣畜牧產業需要加緊打造「新農業循環網絡」,透過跨產業的系統合作, 讓豬的每個部位被完整利用,落實全豬高值化。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以循環經濟「高價值全利用」的精神,歸零思考,重新設計未來十年台灣畜殖產業加值鏈的樣貌,不僅能解決傳統養豬業髒臭高汙染的形象,更能提升畜殖產業產值的潛能。結合食物、綠能、生技與其他農業,形成一個前瞻型的「新農業循環網絡」。

在台灣,一頭豬在屠宰處理過後,平均有二七.五%的部分被丟棄,這還不包括養豬過程中大量耗用的水、飼料等各種資源,以及豬糞尿。只要不浪費這些資源,讓這些「被錯置的資源」適得其所,就能為台灣養豬產業,產生莫大的價值。

台糖東海豐循環農業園區的案例,具體展現一座養豬場,不僅僅能夠提供食物(food),也能夠成為飼料(feed)、肥料(fertilizer)、燃料與能源(fuel)的資源中心,更能夠協助綠能與生技的發展,讓「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能夠跨產業相互加乘。

豬肉送往屠宰廠分割後,除了進入食品加工廠,成為食用豬肉之外,在跨產業的合作下,還能成為高價值的生技原料,像是豬血、豬腸來製作高價值的血清、手術縫線。這也讓原先被丟棄的部位,能被完整利用,也讓一頭豬的均價,從現在台幣五位數跳躍到六位數以上,實現落實全豬高值化的計畫。

這仰賴公私部門同心協力,積極投資各個場域所需的軟硬體配備與人才,帶動飼料、屠宰、化製、綠能、生技醫材、肉品加工等的跨產業合作。如此多元和大額度的投資,會促進區域繁榮,為地方帶來就業機會,真正發揮包容性的台灣價值。


作者:黃育徵(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原文為今周刊投書,刊載於 2020/03/31 今周刊第1215期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剩食不是「噴」,阿姆斯特丹的「食物零浪費」

食物浪費是個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重問題,全球食物一年的總產量中,有高達三分之一在產

剩食也可以變黃金

暴殄糧食、食物 Food 是一種惡習!

水管結晶變現金,荷蘭把廢水變資源

過去800年來,荷蘭與水搏鬥,以治水工程聞名世界。而今,面對環境與氣候變遷,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