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豆渣為核心的循環生態系

豆渣富含營養成分及纖維,但其再利用仍面臨一些挑戰。為此,工研院與桃園市豆腐商業同業公會合作,逐步構建生態系,期望創造多元運用市場,開拓循環商機。

臺灣每年產生約45萬公噸的豆渣,儘管豆渣應用技術已研發多年,但因成本高、易腐敗、產地分散等問題,至今仍無法有效再利用。然而,豆渣是一個極佳的再利用副產物,其具有高營養成分及纖維,應用領域廣泛。

透過生態系構建,創造互利共生環境

工研院中分院連結桃園市豆腐商業同業公會,與具循環經濟推動意願的業者緊密合作,逐步打造豆渣循環經濟生態系,創造高附加價值的豆渣副產品。不同於過往企業的單打獨鬥,或僅為供應鏈上下游關係,生態系更重視跨產業合作及與消費市場的鏈結,期望創造互利共生的環境。工研院希望可以從寵物市場(如貓砂產品)開始出發,逐步擴展市場,連結出口廠家及消費者回饋,跨域進入飼料市場,發展豆渣多元應用技術,構建豆製品生態系,朝向高附加價值產品市場發展。

梳理挑戰與對策,建立生態系溝通語言

目前,豆渣循環加值運用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乾燥處理成本高、市場需求不明確、運輸成本高、產品經濟價值低等,導致業者投入意願低。為了制定推動對策,透過系統思考方法,梳理可行處理流程、挑戰與對策,集思廣益,讓生態系成員企業了解自身角色及利基點,不僅建立一致的溝通語言,更以打造互利生態系為最終目標。

效益

  • 將豆渣轉化成有經濟價值的商品,同時解決環境問題。
  • 原料價值日益高漲,動物飼料成本攀升。以豆渣為替代性原料,效能優異,也具價格競爭優勢。
  • 世界黃豆加工食品應用廣泛,高值化技術產品可拓展至全球。

本案例內容由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