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邁向循環永續、淨零排放的產業轉型目標,經濟部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結合 2021 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於11月10-11日舉辦「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邀集台灣循環經濟的產業先進及企業領袖,一同探討台灣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

沒有單一國家、單一產業、單一企業可以獨自達成淨零

循環經濟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重要解方 (詳情請見 循環經濟是實踐淨零排放的重要解方),不過這很難單靠一個國家、一種產業、一家企業就能達成。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邀請與會來賓一同設想,「假若您是世界的總統,每個國家都是一個部門。而現在每個部門都跳出來跟您提出他想要做這個、做那個。您認為2050年能夠順利達成淨零嗎?」對此黃董事長舉兩個例子向大家說明。

台灣是蘇格蘭威士忌全球第4大買家,一年喝掉約 546 億元的威士忌。那麼威士忌製造及運送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蘇格蘭蒸餾廠的個別責任?還是台灣的消費者也有責任?同理,台灣製造的各式資通訊產品,透過國際貿易銷往世界各地。消費者在享受優質產品的同時,是否對於製造過程的排放也有責任?

另一方面,氣候危機不會只對那些排放大國造成威脅。即便某些島國或農產區自身並沒有對溫室氣體排放有太多「貢獻」,但他們所承受的損害卻相當巨大。黃董事長認為,這些例子在在顯示,減排不分國界,唯有仰賴跨國、跨產業、跨企業的合作,提出系統性的循環解方,才有機會扭轉氣候危機。

更多詳情,參見:

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 產官研攜手共創循環永續新藍圖〉,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