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台灣基金會應資訊工業策進會(以下簡稱資策會)之邀,協助其同仁強化循環經濟知識與探索數位資訊在循環經濟中的角色。
台灣承諾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在製造業密集、天然資源有限的先天條件下,邁向淨零,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從源頭避免排放及污染產生,循環經濟是關鍵策略。肩負政府智庫與產業顧問的使命,資策會近年啟動 2025 年轉型計劃 (TR25),目標成為賦能企業的第三方顧問機構,支援台灣數位轉型。因此,瞭解循環經濟對資策會同仁至關重要。2023年上半年,循環台灣基金會與資策會共同合作,透過兩階段,共四場培訓,提升資策會同仁對循環經濟的瞭解,並探索資策會可發揮的影響力。
階段一:觀念建立.沒有循環經濟,哪有淨零排放
在培訓第一階段,基金會陳惠琳執行長以「沒有循環經濟,哪有淨零排放」為題,為資策會全體同仁建立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的關連性,運用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與案例,啟發同仁思考數位資訊可以扮演的角色。陳執行長更進一步提出淨零排放迷思,鼓勵同仁多加思索。
碳盤查,碳排算誰的?以外送餐食為例,碳排應該算誰的?是點餐的消費者、外送平台、外送員還是餐廳?由此反觀國際間的碳排計算,多數國家以生產導向計算碳排放,生產國製造出的產品由消費國家使用,碳排究竟因誰而起?現在的計算方式並未反應排放的真實源頭,容易導出偏頗的解方。生產國與消費國應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讓過去平行的經貿、環境對話,成為有交集的合作共創。而台灣具備完整的供應鏈,產業與政府可運用這樣的優勢,展開循環合作的先導計劃,將台灣打造為全球創新商業模式的基地。 (延伸閱讀:淨零排放)
階段二:深入循環經濟世界,探索數位資訊可扮演的角色
基金會為資策會設計三個單元,讓近百位同仁深入瞭解循環經濟案例的方法、脈絡與未來潛力,共同發想數位資訊可扮演的角色與資策會可發揮的影響力。
- 單元一 經濟模式與環境衝擊的關連性:地球九大限度與資通訊產業的雙重相關性
- 單元二 以循環經濟改寫終局:
- 工業產品的全生命週期:透過案例瞭解資通訊在產品全生命週期扮演的角色、如何打造零外部成本的產品
- 製造型產業邁向知識/服務型產業:四種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使用者行為改變帶動品牌與供應鏈轉型、擴大台灣既有優勢的新機會
- 單元三 看見未來的機會:運用電子產品循環採購為主題,選擇一種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發想合作模式與數位資訊扮演的角色,同時提出給政府的建言方向
透過瞭解工業循環全生命週期,資策會同仁同步思考導入數位資訊的機會點,並提出數位資訊可扮演三個角色:
- 數據分析: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資源循環相關數據分析,以掌握產業趨勢,及資源投入有效性。
- 媒合與供需:建立媒合平台,媒合資源循環使用、供應鏈上下游之資源媒合,以及產業知識媒合等第三方服務。
- 資源追蹤與溯源:透過數位工具追蹤產品與資源的運行現況,建立公開透明的流通模式,及可信任的資源溯源和身份驗證。
資策會組織百人具循環經濟思維團隊,探索未來發展方向
掌握未來新機會,資策會的百位同仁共同提出資策會在循環經濟中可發揮的影響力:
- 第三方顧問與輔導角色:成為循環經濟顧問,協助企業導入循環經濟工具,擬定不同產業減碳策略,提供解決方案知識,輔導業者提供契約研擬及修正,法規與政策之倡議、教育推廣等。
- 媒合與合作角色:建立媒合平台,擔負起跨產業整合、協助企業合作解決循環經濟議題。
- 數據中心與資訊整合角色:擔任企業導入數據/資料中心,以及運用數據分析以促進循環經濟之顧問,提供第三方資訊整合服務。
延伸閱讀:
- 資策會觀點:數位X循環經濟:數位科技於循環經濟中的應用與角色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