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和環境衝擊問題日益嚴重,近期有許多大專院校紛紛在校園中推展以創新創意解方回應社會真實議題的專案與計畫,而推動循環經濟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

「鼓勵青年透過創新創意思考的過程深化循環經濟的知識,成為帶動社會轉型的力量。」

延續校園循環經濟基礎工作坊的學習(截至今成大校內已有約100位學生參與),學生透過基礎版的內容學習到循環經濟的概念,啟發青年理解循環經濟可以帶來解決環境問題的新契機,創造未來生活不同的面貌,使成大學生在開展創新計畫思考新的解決方案前,先行建構循環經濟系統性的理解。今年,循環台灣基金會與成功大學的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新創加速中心以及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持續展開合作推動循環經濟系列課程規劃, 使青年漸進式瞭解循環經濟,認知到生活各種面向 (如:食衣住行) 的環境問題。

從瞭解衣物的材料組成到勾勒循環紡織的輪廓

透過一件衣服,引導學員瞭解在「衣」的主題下如何運用循環紡織策略形成封閉循環,同時滿足我們衣著所需,同時讓學員看見台灣紡織業已掌握的優勢,啟發青年持續探索新機會。回顧工作坊重點包含:

  • 瞭解在現行的經濟模式下,衣服從生產到消費的關鍵問題,如:複合材料導致循環利用有所挑戰。
  • 透過案例理解邁向循環紡織之路,在生活與生產端可採行的循環策略。
  • 「衣」需求情境十分多元,可以使用不同循環策略的路徑來開展許多的創新機會。

學員透過實際案例與提問思考「衣物使用的痛點」與「循環利用的優缺點」,使其更能實際瞭解衣物的使用背後產生的環境問題脈絡及形成封閉循環有各種形式的循環策略。

此外,學員們也延續工作坊內容思考未來可作為創新、研究與探索的主題:

  • 生產端需多瞭解使用者的需求,以運用資源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來提供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及服務,同時更能形成封閉循環。
  • 有穿著制服需求的公部門或公司行號機關,可採用循環採購的方式提供員工制服,使衣物在組織內循環使用。
  • 除了衣物能封閉循環,其他紡織品,如:旅宿業中的寢具、運動員的跑鞋...等,皆可以思考如何應用循環策略來規劃。

生活帶動生產:不只生產端需改變,在源頭重新思考生活端的需求是形成紡織封閉循環的關鍵

學員透過工作坊瞭解衣物生命週期中會涉及的面向很廣,不僅僅是回收率的問題,同時也會有環境污染問題、人文層面議題...等等的影響,引導青年思考如何從源頭思考規劃與設計一個沒有廢棄物的經濟模式,邁向資源封閉循環。

而在案例探討的過程中,透過提問與討論讓學員從使用者的角色換位思考到生產者,從中學員也看見循環策略有其挑戰,如:

  • 企業間或是生產端與生活端需合作,循環經濟才會真正發生,且各個循環策略需相互串連應用。
  • 思考這些產品的生產者如何在衣物的耐磨性、舒適性與資源循環間取得平衡。

戴上循環經濟的眼鏡,勾勒循環紡織的輪廓

工作坊最後邀請學員「衣」起思考邁向循環紡織之路可以怎麼做,請各組想像自己是一家以「衣物到衣物的封閉循環系統(Textile-to-Textile)」為願景的新創公司,需先鎖定欲提供其產品/服務的對象,並思考在該對象使用衣物的情境中,有哪些循環策略是重要的。以下列舉幾組學員提出的想法與觀點:

循環設計思考,形塑以「人」出發的循環紡織創新點子

銜接校園循環紡織工作坊,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楊佳翰所長,透過設計思考工具引導各小組學員釐清目標族群的輪廓與真實的使用情境,並重新解構、再定位循環策略,一步一步帶領學員將初步雛形的想法逐漸形塑具有落地可行性的產品與服務。


若您對工作坊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