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育徵董事長受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胡星陽院長邀請,至EMBA「ESG與永續經營」課程為超過50名來自產業中高階主管的學員們,以『ESG 2.0 與企業永續-跳脫「線性舒適圈」Taiwan Can Lead』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引導台大EMBA學員們建立系統觀,並思考投入ESG作為需先了解源頭問題,強調創新思維需超越線性舒適圈,進行系統性轉型。

現場學員提問
黃董事長與胡星陽院長合影

ESG 1.0 vs ESG 2.0 - 「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

面對全球環境與經濟挑戰,在場學員皆十分認同:「誠實面對過去30年的問題,就是改變的開始」。傳統線性經濟模式視資源”不永續、不循環“是經濟『成長』的引擎,企業透過「私有化利潤,公有化風險」來驅動經濟成長,這導致產品不斷被汰舊換新,加速原物料耗竭,進而引發更深層的環境與社會風險。

黃董事長向學員們提問:「過去 30 年,我們一直受限於線性經濟的成功與失敗框架,那麼未來呢?我們要給下一代什麼樣的承諾?」這不僅是對企業,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深刻反思。

在學員們的熱烈參與及討論中,黃董事長進一步強調:真正的「進步」與結構性的「轉型」,不會發生在舒適「圈內-線性經濟」,只會發生在舒適「圈外-循環經濟」!

從 2R 開始:Redefine 重新定義 & Redesign 重新設計

黃董事長以過去於台糖推動循環經濟的經驗,說明如何落實 ESG 2.0,並提出企業轉型的兩大核心策略:需從源頭「2R——Redefine(重新定義)與 Redesign(重新設計)」著手

🔹 Redefine 重新定義

  • Growth 成長:企業與國家的經濟成長,應跳脫傳統 GDP 指標,轉向質量並重的永續成長模式。
  • Governance 治理文化:公司治理不僅止於合規,而應以透明、長期價值創造為目標。
  • Needs 市場需求:市場不應只圍繞「產品消費」,而需導向產品服務化與資源高價值循環。

🔹 Redesign 重新設計

  • 產品設計應考量材料循環性、模組化維修性、可回收與再製,避免資源浪費。
  • 供應鏈須轉型為低碳、低浪費的循環服務供應網,確保長期永續韌性。

企業永續的挑戰與機會:台灣如何引領未來?

演講最後,黃董事長也提出兩個讓學員們帶回組織內思考的問題:

  1. 台灣具備「代工製造」的競爭優勢嗎?
  2. 企業會如何面對碳費、碳交易?

ESG 2.0 不只是企業的責任,更是未來永續韌性的關鍵。以「好主意」為始 ,「好生意」為終的「循環好治理」,台灣可以引領國際打造企業、社會及環境共創共榮的明日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