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論壇有來自五大洲、18個國家的人與我們一同在線上相會!感謝大家的參與!以下整理了每位講者的精華內容,也歡迎點擊完整影片觀看更多。
Marc de Wit|Circle Economy 策略聯盟總監
【從疫情反思氣候及線性經濟風險】
- 全球只有 9% 的資源被循環利用。
- 在發展線性經濟時,大多數的企業和社會都面臨了巨大風險。
- 線性風險是指採用線性商業模式會帶來的風險,且對組織長久的存續有負面的影響。
- 公司營運除了著重在公司本身,同時也必須顧及到價值鏈、產業、投資人,甚至是全球整體經濟層面。
賴樹鑫|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
【供應鏈優化與韌性:從成本優勢轉到降低風險】
- 製造變成服務:台灣必須增加有附加價值的服務,AI、雲端、數位科技等,全球應該有更多新型態的創新供應鏈。
- 創新就是變革,引領循環經濟發展。
- 循環與永續的概念應從家庭教育開始,不只於教育現場。
Freek van Eijk|荷蘭循環熱點執行長
【後疫情時代:邁向永續未來的的循環路徑】
- 疫情後,荷蘭有250名高影響力的執行長要求政府投資綠色轉型的計畫。歐盟更將綠色協議與歐盟永續發展結合。
- 像荷蘭這樣資源短缺的國家,更應重視資源的使用。
- 2016年荷蘭以國家承諾,2050年落實循環經濟。
- 循環經濟是可實現的,必須制訂實際的政策,以達目標。
- 現在的疫情是警鐘,必須正視它。
Leanne Kemp|昆士蘭首席創業家
【預測、遠見、獲利:了解經濟復甦的第三線軸】
- 我們現在不只是關注利潤,也關注氣候變遷的問題,因為這關乎下一代。
- 我們需要滿足馬斯洛上的基本需求,從食物到愛都是重要的需求,都應該被滿足,邁向更長遠的未來。
- 人與人之間、人與物質間的關係都是化學反應,當我們學會尊重物質,就學會尊重彼此。
- 我對於2030的願景想像:符合道德規範的永續供應鏈,從社區、消費者到更廣泛的人群,重新設計產品、工業4.0以IOT、人工智慧追蹤原料,從產品、維護到後續回收。到2030就不會有人再談論循環經濟,因為這些都將是新的常態。
黃育徵|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循環台灣2040 - 為了下一代】
- 今天出生的小孩,我們留給他的是什麼的世界?以終為始來想像未來,什麼都是可能的。
- 對抗既有的現實,你永遠無法改變現狀。 要改變現狀,應該要建立一個新的模式,讓既有的過時。
- 這個疫情證明了我們的社會有問題,線性模式是非常脆弱的,我們需要整個模式的改變,重新設計,才能夠回收再利用資源。
- 我們的國家層面應放眼從GDP推進到SDGs的永續目標。
- Bob Marley曾言:「Live for yourself and you will live in vain;Live for others, and you will live again.」為自己而活,會生活在空虛裡,為別人而活,才是真正的活著。
讓我們了解您的想法吧!您的建議可以讓我們提供給您更好的體驗,點此填寫第一場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