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於上週五 (21日) 接待「美國中西部政治領袖訪團」,與八位美中西部跨黨派議員分享台灣「五加二」政策、CC4CC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 的倡議、基金會對於循環經濟的策略、以及如何結合跨世時代與國家的力量去共同解決氣候危機。

在科技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若能透過系統性的整合與既有的在地特色去帶動產業創新,讓科技與傳統產業去做結合,將可以帶來可觀且永續性的未來。因此,為了加速台灣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黃董事長向美國參眾議員介紹台灣在2016年推出的「加二」-- 新農業New Agriculture + 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的國家發展政策。

線性經濟造成地球的三高

黃董事長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高度破壞性的慣行農業以及線性的經濟模式迫使地球出現三高(高度資源掠奪 High Resources Depletion、高汙染 High Pollution、高排放 High Emission),而過去企業大多以「利益私有化、風險公有化」(Privatizing Benefits, Publicizing Risks) 的方式去過度濫用這塊土地。藉此,舊有的經濟型態急需被改革,環保署也將在今年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讓資源得以被循環利用,讓地球降低來自三高的壓力。

從製造端到消費端的責任歸屬

基金會提倡循環合作CC4CC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黃董事長認為淨零是需要所有國家與產業共同合作下才能得到的產物。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看,一個產品從3M-- Materials 供應商 + Manufacturers 製造商 + Marketers 品牌到最後消費者,這中間經手過不同國家的雙手,若只從單一國家或製造端去看製造總量 (Procution-Based) 而沒有將消費總量(Consumptionn-Based) 納入計算,將會產生單向的課稅以及貿易障礙,甚至會被視為消費國的一種卸責。

年輕人的力量,搭起國際的橋樑

在會議提問時間,Scott Waguespack 對於台灣新世代的年輕人看待循環經濟的想法有所好奇,就他所待的芝加哥來說,大多數的年輕人不太願意去討論這樣的議題,但Mr. Waguespack認為新世代的年輕人是未來的趨勢,他們的想法掌控著未來的走向,在年輕世代有高意願性去討論這個議題才得以有效的去實踐循環經濟。

黃董事長表示,過去一年基金會舉辦的循環經濟基礎工作坊共有500多人參與,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且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嘗試將循環經濟融入在生活中,認為循環經濟是淨零過程中的助力。此外,根據基金會統計,全台大專院校所開設的永續相關課程超過1,800門,表示在學青年很關注此趨勢。

現今是一個資訊大爆炸及全球化的世代,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去接觸各國的人並藉由網路的力量去影響年輕人,基金會不斷的推出工作坊且積極與教育部合作去推廣循環經濟,目的就是希望年輕世代可以將循環經濟作為日常,並且發揮年輕人的影響力作為台灣與國際的橋樑,讓各國可以共同實踐CC4CC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

台美關係,循環淨零

會議的最後,黃董事長提出若將「循環淨零」相關的議題,納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內容會是一個好的開始,新世代需要以全新的政經貿易合作方式來溝通和共同解決環境所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