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是4億頭豬的生命終結站,現在變身魚菜共生、麵包與啤酒飄香的新樂園

這座位於芝加哥南區的紅磚建築,平日是孵育著人們對於有機食材,以及精緻手工食品夢想的園地;而在假日,它又搖身變為與周遭居民分享、同樂的農夫市集。

如此生機蓬勃的都市食農樂園,為芝加哥這座水泥叢林,帶來了少見的田園氣息。然而任誰也料想不到,在過去長達近80年的時間裡,這裡曾是一座封閉的肉品處理工廠,每年曾有著不計其數的豬隻,在此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從廢棄廠房到都市農場

在2007年,昔日的肉品工廠不敵時代的潮流而黯然落幕。往後的數年間,儘管廠房、設備依舊,這裡卻始終乏人問津,而淪為空屋。直到2010年,這裡才被具有永續發展思維的開發商Bubbly Dynamics所收購,並著手將這間昔日的肉品工廠,改建為都市垂直農場。

這座重獲新生的都市農場,被命名為The Plant,其背後有著「植物」以及「工廠」的雙關意涵。

之所以如此為名,源於開發商Bubbly Dynamics對於美國農業的願景—他們期待透過都市垂直農場的生產模式,縮短各大城市內的食物里程,並藉由提供價格親民的有機食材、食品,讓都市人吃得更健康。

The Plant將昔日的肉品工廠打造為魚菜共生農場。圖片來源:Plant Chicago

在The Plant的改建過程裡,著重永續發展的開發團隊們,秉持著減少資源浪費,以及廢棄材料再利用的精神,讓原本來自不同工地的廢棄資源,重新在此獲得新生命。在這裡,人們可以看見來自舊醫院的照明設備,以及先前肉品處理工廠內的冷凍、輸送設施等資源再利用。經過約莫數個月的努力,改建工程即宣告完成。

作為都市垂直農場,The Plant除了發展室內栽培農作物的技術外,更有其他獨到之處。首先,

在最初的設計構想上,The Plant的願景不僅止於一般的垂直農場,他們更希望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體系。在這個體系內,不論資源或能量,都可透過循環利用而生生不息。這樣的想法,也正與循環經濟理念中的「產業共生園區」相符合。

因此,與其說The Plant團隊打造的是座都市裡的垂直農場,倒不如說是場食農產業的「共生」實驗。而既然名為產業共生,招募理念相仿的夥伴就相當必要,目前在The Plant佔地約2,600坪的空間內,除了The Plant自己的魚菜共生系統外,還有14間諸如烘焙坊、啤酒釀酒廠、製茶工坊等精緻手工食品業者進駐。

Peerless Bread & Jam烘培坊為進駐The Plant的手工食品業者之一。圖片來源:Plant Chicago

你的廢棄物,就是我的資源

The Plant內的產業共生循環,大致可分為兩大層面。其一為不同食品廠商在製造過程中,彼此資源的互相再利用,其二則為能源生產的循環。

在食品業者的資源循環間,The Plant內部釀酒廠所廢棄的麥,將可作為養殖吳郭魚的飼料,吳郭魚的排泄物,則可成為蔬菜生長所需的肥料,而蔬菜生長所產生的氧氣,又可與製茶發酵工序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循環。

在彼此「以有餘互補不足」的模式下,一個共生共好的產業體系,即在The Plant中完美實踐。

由於深信著「只要能善加利用,廢棄物都可以是資源」的理念,在The Plant的空間裡,其內部各業者所產生的「廢棄物」中,有高達90%都能夠再次投入循環利用,因此「廢棄物(Waste)」在這裡是一個很少被說出口的名詞。甚至每當內部員工想要提起它時,心中常不免有種如同小說《哈利波特》中,當眾人提起「那個人」(佛地魔)時的尷尬感。

在這9成的廢棄物利用比率中,其用途自然也包含了能源生產的循環。The Plant設置了一座厭氧處理機,透過這座機器的處理,有機廢棄物會被轉化為沼氣,而沼氣可經發電機產生電力和熱源,投入整座建築物的發電、空調和廚房熱源等各種用途。

The Plant有高達90%的廢棄物都能再次循環利用。圖片來源:Reader

The Plant的雄心壯志,是有終一日能夠在能源上達成自給自足,但沼氣產量會隨著原料品質、數量而不固定,使他們離這個遠大的目標,仍有一段努力的空間。然而,透過厭氧消化機來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這件事本身其實有著更大的意義—

The Plant希望藉由將常人眼中視為沒有價值的廢棄物,轉化作極度高價值的能源,來激起人們對於「廢棄物」與「資源」的重新思考。

而以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在廢棄物處理成本高昂的美國,若能將廢棄物轉換為高價值的能源,這種「自己的廢棄物自己處理」的精神,同時也是一種減少營運開支的策略。

共存共榮,因理念而聚集的產業聚落

由於在生產以及能源上的資源循環使用,在The Plant內的食農業者們,得以享有較低的生產成本。而除了這種帳面上的效益,更令這些業者有感的,還有彼此之間價值的凝聚。在最初,他們因為認同The Plant的理念而選擇進駐,而在體驗了產業之間的資源循環與共享後,他們更加認同彼此的價値,甚至一起「組隊」進行銷售、面對市場。

在工商業繁忙的芝加哥城,飲食文化仍多半以講求簡便、快速的速食文化為主。但The Plant每週末舉辦的農夫市集,卻把健康、有機,重視食材來源的飲食文化,帶給芝加哥市民。The Plant提供了絕佳的舞台,讓那些重視理念的食品製造商,能夠在此面對面地接觸消費者,使消費者認識理念之餘,更實際體驗健康、有機食品的美好。

The Plant週末的農夫市集,把有機食品帶給芝加哥市民。圖片來源:Plant Chicago

過去有機食品總給人昂貴、高不可攀的印象,The Plant組織的一大願景,便是要扭轉此種形象,讓每個人都能享用健康的食品。為達成使命,The Plant的農夫市集也與當地政府社福部門合作,讓當地收入較低的弱勢家庭們也可透過餐券,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有機食品。

從一個讓不計其數的豬隻走向生命終點的肉品工廠,到兼具生機與社會意義的都市食農樂園,在The Plant所打造那共好共生的產業生態系中,我們看見了凝聚、互補所帶來的成效,絕非僅有經濟價値,更有一股能聚起產業願景、喚起社會共識,進而打造產業共生體系的社會影響力。


核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金靖恩(社企流)

策展夥伴:社企流

(本文為社企流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之專題文章,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當「酒矸倘賣無」不再悲情,他用回收廢玻璃做成台灣版的施華洛世奇,外銷全世界

每到夜晚,台北市復興北路某段,總是閃閃發亮,與月亮爭輝。不過這條星光大道底下,埋

這間「只租不賣」的嬰兒服品牌,讓寶寶有穿不完的可愛衣服、爸媽再也不用煩惱舊衣物

對於初為人父母的新手爸媽而言,為寶寶購買嬰兒服可以說是一項甜蜜的負擔。

可以用一輩子的行動電源!紅點設計大獎得主,讓舊手機電池擁有燦爛的第二春

什麼樣的設計,可以在全球最大集資平台Kickstarter上發布的第一天,就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