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好主意變成好生意:期待一部以胡蘿蔔取代棍子的《資源循環促進法》

行政院環境部正在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簡稱《促進法》)。此法的宗旨,顧名思義是要提高資源循環率,減少資源浪費與廢棄。預計於2024年2月預告草案,朝淨零排放的方向邁進。

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認為,政府若能以「鼓勵、獎勵」的新思維來催生與落實《促進法》,其所帶來的影響更能全面提升國家韌性與永續性。

以鼓勵取代管控

過去數十年來,管控罰則型的《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形成企業發展資源循環的阻力。有鑑於此,2005年開始,行政院和立法院努力推動兩法合一,但是缺乏從根本翻轉社會看待資源的思維,致使18年來修法成效不彰。

這次修法,若能完全以資源循環為主軸,並設計鼓勵型的政策誘因,《促進法》將會成為業者落實淨零、提高營運韌性的助力。

2017年行政院推動「加二產業創新政策-循環經濟與新農業」,提供台灣各行各業轉型再造的機會,幾年來種下了許多淨零、韌性與永續的循環種子。鼓勵型的《促進法》會擴大與加速這些循環種子的萌芽,帶動社會歸零思考「廢棄物其實是錯置的資源」。這對高度仰賴進口原物料的台灣來說,可以降低仰賴進口的風險,帶來打造韌性台灣的新契機。

以新的思維建立《資源循環促進法》取代舊的兩法。

凝聚良性、建設性的社會對話與連結

設計《促進法》的過程,也是行政院與立法院攜手推動、凝聚社會與產業轉型共識的好契機,讓打造「淨零、韌性、進步」的願景與目標,與推動前瞻的兩大國家發展支柱──循環經濟與新農業,成為公部門之間的共同語言。

在鼓勵、獎勵型的政策設計下,《促進法》能夠啟動良性、建設性的社會對話與連結,引領所有關係人(包含公部門、業界、學研界以及環保與生態團體等)更嚴肅的面對未來原物料只會持續短缺、價格高漲的挑戰。

許多「好生意」其實是「壞主意」,是帶來氣候危機、原料短缺、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健康危害、城鄉差距、社會不公等七大外部危害的主因。圖片來源:Naja Bertolt Jensen

許多線性經濟下的「好生意」,其實是「壞主意」

在「採購-製造-擁有-拋棄」的線性經濟模式下,所謂的「好生意」,其實多半建構在 「利潤/利益私有化、成本/風險公有化」的基礎上。「好生意即盈利至上」的線性思維,不考慮外部成本,持續以高消耗、高消費、高科技來刺激經濟成長。許多這樣的「好生意」其實是「壞主意」,是帶來氣候危機、原料短缺、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健康危害、城鄉差距、社會不公等七大外部危害的主因。

過去近30年,即使有COP的淨零減碳對話、承諾與研究,除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COVID疫情期間以外,全球總碳排量依舊不斷增加,反映出國際間缺乏矯正線性「壞主意」的決心。

「循環採購」制度化,提供「好主意」成為「好生意」的誘因

以打造新的循環「好主意」逐步取代舊的線性「壞主意」,是企業兼顧存續與永續的務實政策思維。加二政策已經催生出許多「好主意」,若能提供業者誘因,能將「好主意」轉換成「好生意」,再經由「好治理」來持續強化「好生意」的韌性與永續力。好主意到好生意再到好治理的「循環三部曲」,目的是就是要按部就班的盤點出對的事,然後再將對的事做好、做完美。

政府可以將許多「好主意」的政策誘因融入《促進法》中,如循環採購的制度化、修訂相關法規、提供財稅與金融誘因,改變會計準則等,讓好主意所產生的外部效益可以更直接反映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其中,循環採購的制度化,對循環好主意轉換成好生意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例如:

  • 豬糞尿高價值化

好主意:只有「錯置資源」沒有「廢棄物」

打破「廢棄物」為社會與經濟成長下必然產物的線性思維,重新詮釋「廢棄物」為「錯置資源」。將豬糞尿、廚餘、食品加工下腳料、水肥等資源化、產業化,就是個循環好主意。除了減少碳排和環境污染,也會增加在地的就業機會,讓「錯置資源」被加值成在地再生能源、肥料、二氧化碳、水等,有助地方經濟的發展。

好生意:以「付費收購」取代「徵收處理」廢棄物

政府可以直接跟豬農採購豬糞尿,再交付給新興建的沼氣發電廠進行共消化處理。如此,豬農會自主回收豬糞尿,不再隨地傾倒,減少對河川、土地、空氣污染等外部破壞;另一方面,從源頭摒除豬糞尿亂倒的惡習,能省下大筆淨化環境等外部危害所需的費用和社會成本。這會產生「1-10-100」的良性蝴蝶效益,以1分力在源頭避免問題,避免事後要花100分力解決問題造成的影響。

政府可以直接跟豬農採購豬糞尿,再交付給新興建的沼氣發電廠進行共消化處理。
  • 燈具與冷氣機服務化

好主意:只需「使用權」不需「擁有權」

打破「擁有權至上」的消費與汰舊換新的製造文化,重新設計以使用服務取代產品買斷的商業模式。如以販售冷風取代冷氣機,以提供亮度取代燈具等「好主意」。台灣已有業者提供「亮度」的照明服務。這類服務型的商模,讓產品的所有權從消費者身上轉回到供應商身上,如此業者會自發性設計好維護的產品,主動回收再利用,是讓業者、客戶、環境三贏的商業模式。

好生意:循環採購,以「採購服務」取代「資本支出」

政府每年數兆的開銷與國公營事業的預算,加上金管會輔導的金融機構與超過1,800家上市櫃公司的預算,都可用來鼓勵與獎勵「好主意」的發展。將既有汰換燈具與冷氣機的預算,轉換為支持提供照明度與冷熱風服務的「循環採購」。如此一來,各單位的資本支出會降低,同時有限的資金能更靈活的被運用。

以「循環三部曲」為主軸的《促進法》涉及範圍廣大,需要跨部會合作才能讓循環「好主意」成為「好生意」。最後期許國發會,國科會、金管會和主計處等部會能加入規劃「循環三部曲」的行列,共同和環境部、農業部與經濟部確保鼓勵型的《促進法》能在推動台灣邁向淨零2050的同時,不斷地強化企業、產業、國家的韌性。《促進法》會是亞洲獨一無二推動循環經濟的法令,會讓世界看見進步的台灣。


作者:黃育徵(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 2023/12/28 讓好主意變成好生意:期待一部以胡蘿蔔取代棍子的《資源循環促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