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循環台灣基金會與夥伴們一起,透過產業創新、政策推動、教育培力與跨國合作,持續推動循環經濟的進展。但我們也必須坦誠地說,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成果也有學習。但無論如何,每一步努力都在為下一步創造新可能;沒有過往的積累,就沒有蛻變與重生的機會。
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回顧這條蜿蜒而不斷前行的循環之路。在新的2025年,祝福大家都脫下舊的軀殼,找到蛻變與重生力量。
匯聚循環經濟先行者經驗:發布《共創韌性台灣:循環經濟實踐案例》
我們從600個循環經濟實踐案例中精選97個,並藉由發表會、資料庫平台,向國內外分享台灣的循環經濟成就。並與公視《我們的島》、建築師雜誌、經理人雜誌、經貿透視雙周刊專輯等多家專業媒體,從不同角度呈現循環經濟的實踐故事。
產業的進化:邁向減碳與創新
我們走進各大產業,與企業攜手共創減碳新經濟模式。我們受邀絲纖公會員大會與人纖公會理監事會議演講,並透過3場基礎到進階的工作坊,吸引67家企業參與,促成新光紡織等多家企業進一步合作,逐步實踐循環設計與材料創新。也與仁寶電腦合作,帶動跨部門及供應鏈共同探討循環經濟減碳契機,在工作坊中激發150個潛在合作機會。
政策的突破:推動結構性改變
政策的推進是實現大規模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石。今年,我們在以下領域邁出重要步伐:
- 循環採購:推動環境部發布公部門循環採購指南,並納入金管會的永續金融工作項目,全面提升循環採購的實務應用。
- 維修權與循環設施:促成電子產品維修度指數的推出,並推動社會住宅加入維修據點試點計畫,讓維修文化深入社區。
- 但在循環經濟最重要的法令,我們仍然尚未取得共識。環境部曾提出「資源循環促進法」的草案,也規劃朝向「循環經濟推動法」來修訂,但我們需要更多社會共識,建構更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環境。
深耕校園:播下循環經濟的未來種子
在教育與校園推廣中,我們看見了循環經濟扎根的希望。我們總共舉辦了38場教育工作坊,涵蓋超過1,000名學生與老師,讓青年在設計思考工具的幫助下,將創意化為行動。我們也與教育部 iLink計畫合作,為260位教師提供培訓。2025年我們希望啟動進階種子教師計畫,讓校園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基地。
積極參與全球循環經濟對話:促進跨國合作
我們參與與台美日澳等國聯合主辦的GCTF國際研習營,吸引超過25國的官員參與。也推動台紐氣候變遷工作坊及多場跨國交流,展現台灣在循環經濟領域的領導力。
展望未來,循環經濟的推動仍需更多夥伴的支持與參與。感謝每一位曾為循環經濟付出努力的您,讓我們繼續攜手,一起打造更永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