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紡織業者探索產業低碳轉型的新機會,循環台灣基金會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紡拓會、紡織所展開第二年合作。運用循環台灣基金會所開發的「循環紡織系列工作坊(基礎+進階)」,以「基礎工作坊」為起點,循序漸進地引導業者從紡織品的全生命週期瞭解產業如何透過循環紡織策略建構新模式;「進階工作坊」在參與夥伴已有循環紡織策略的基礎下,透過案例學習高價值循環的設計手法與產品服務化四種模式。在重新設計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小組對話與想法激盪中,探索特定題目的應用情境,嘗試建構「有循環也有經濟」的循環生態系

參與業者回饋:
  • 渧牧公司/黃執行長:「非常感謝循環台灣基金會與紡拓會舉辦這麼有意義的工作坊,對於循環經濟,學習到很有幫助的新知識!期許往後企業可以往對環境友善方向邁進!」
  • 僑福印染/劉經理:「很高興参加這次的工作坊,讓我更了解到工廠未來要如何增加產品的利用性,來達到減碳保護地球。」
  • 唯渥服飾/林經理:「受益良多,原本不太理解循環經濟對於紡織產業的商業模式可以有什麼獲利方式,參與工作坊後更有不同的思維。」
  • 特力屋/洪經理:「對於循環紡織,了解到非製造商的零售通路可做的面向也很多元,收獲很多」

參與夥伴經過探索旅程,提出導入循環經濟對紡織業帶來多重價值:

紡織業低碳轉型,沒有捷徑,但有路徑!

透過工作坊的學習與探索,十組參與夥伴提出產業轉型的十條潛在路徑。每組夥伴選擇生命週期三個策略形成路徑,藉由小組分享,可見其選擇邏輯與融合產業現況所做出的小組初步共識。以產品生命週期四個階段切入角度歸納,多數小組選擇從源頭改變的設計/材料階段做起,輔以其他策略達到資源循環,舉例說明如下:

由設計/材料階段切入:

  • 路徑2/ 材質單一化→延長產品壽命→處理再生:快速、簡單的材質單一化設計策略,搭配延長產品壽命的方式,降低維修成本、提高產品使用率,維持高價值。最後再搭配處理再生,讓不能用的產品能夠成為材料。

由製造階段切入:

  • 路徑6/ 副產品資源化→材質單一化→處理再生:運用目前紡織業已存在的庫存布等副產品,做單一材質的設計,讓未來的產品可被回收、處理再生進入再一次的循環。

由使用階段切入:

  • 路徑7/ 延長產品壽命→天然纖維→處理再生:運用維修等方式延長紡織品的壽命,達到減少購買、減少消費;而新產品運用天然纖維減少化纖帶來的高排放環境影響,未來天然纖維產品還能夠回到土地成為養份。

由回收階段切入:

  • 路徑9/ 分類收集→副產品資源化→產品服務化:先解決短期問題,透過分類收集,取出可用資源,再加上製程的副產物,製作產品。未來運用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模式運作可讓產品發揮最高價值。

參與夥伴全數認同「循環紡織是台灣紡織業可主動出擊的新機會」。台灣紡織業者過去在再生纖維等作法中,已具備先行優勢,是發展長期且深度減碳的循環紡織利基點。從過程的對話、討論,夥伴們除了看見產業轉型的路徑,也發現企業轉型的新機會:

參與夥伴運用基礎版與進階版的學習,共同合作重新檢視過去運作模式帶來的影響,並運用工作坊提供的思考架構,重新設計產品與商業模式,進一步描繪循環合作的生態系。


若您對舉辦工作坊感興趣,歡迎填寫預約表單。我們會與您進一步洽談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