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參與工作坊
「線性經濟模式下,紡織業每年損失一千億美元。」-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MF)
全球邁向淨零排放,隨著品牌積極訂定減碳目標、永續採購要求越加嚴格,身處國際供應鏈的台灣紡織業者,在取得 Blue Sign、GRS、Higg 等認證,建構競爭基本盤之時,除了製程優化、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再生料,還有哪些機會點?
紡織淨零的關鍵策略:循環經濟
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55% 來自能源的生產和使用,45% 則和工業、農業的產品製造加工過程相關。邁向淨零,產業必須在能源與資源面雙管齊下,運用再生能源外,更透過資源循環達成深度減碳。2022年,歐盟永續循環紡織策略提出將以耐久性、維修性、再生性等策略來降低紡織品帶來的環境衝擊,積極推動時尚品牌展開資源循環的長期策略布局。「危機就是轉機」,台灣紡織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加上對材質、設計等製造know-how、多年累積的處理再生技術,擁有領先全球的循環紡織利基,未來可善用此利基,與品牌共同探索低碳循環的新機會,成為世界循環紡織的重要推手。(延伸閱讀:沒有循環經濟,哪有淨零排放)
循環經濟以「製造-使用-循環」方式使用資源,減少天然資源的開採,並更有效率地運用既有資源,避免大量能資源的浪費,是達成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估計,轉型循環經濟可為紡織業創造 5,600 億美元的經濟機會。
工作坊建立一致循環紡織溝通語言,凝聚價值鏈共識
掌握循環紡織的新契機,需要集結紡織品生命週期每階段的業者,共同探索邁向目標的路徑與挑戰。然而,跨組織間對於循環經濟理解不一,謀求合作的溝通,經常耗時費力。如何有效地提升跨組織夥伴對循環經濟的理解,啟動循環紡織的探索旅程?
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運用獨特的溝通學習方法學-DialogMat 思考圖,將複雜且大量的資訊,化繁為簡,透過設計縝密的提問、循序漸進的討論架構、循環紡織案例等,有效提升參與夥伴對循環紡織的理解與共識,打造共同思維與相同語言,進而探索循環紡織的機會點。(延伸閱讀:組織如何啟動循環經濟計畫?從深度對話開始。)

/ 工作坊的獨特價值 /
舉辦工作坊,您能夠:
- 促進紡織價值鏈關係人對話,建立循環經濟共通語言,加速形成產業共識
- 大規模收集想法,瞭解跨紡織價值鏈參與業者的觀點
- 集結眾人智慧,探索紡織業導入循環經濟的新契機
參與工作坊,您能夠:
- 快速理解循環經濟宏觀全貌、淨零排放對紡織產業的意義
- 學習紡織業封閉循環策略,瞭解台灣優勢與發展潛力
- 獲知國際永續紡織推動策略,思考台灣產業推動方向
- 與紡織價值鏈夥伴對話,獲得多元觀點,探索循環紡織新契機
/ 工作坊建議參與對象 /
- 主要參與對象:欲瞭解循環經濟的紡織從業人員;永續、策略、生產、研發、設計、業務等部門
- 促進資源循環體系建構的單位:金融財務、會計、法律等
- 研發利於循環的知識單位:法人、研究機構
- 串連集體力量對話單位:產業公協會、NGO、政府機關
/ 內容與進行方式 /
工作坊將循環紡織的概念拆解成四個單元,由引導團隊協助參與者藉由小組討論,進而與夥伴共同探索潛在機會點。內容涵蓋:
單元1-2 理解現況 (時間佔比:20%)
- 紡織業在線性經濟的風險、產品生命週期間的價值損失
- 永續成衣聯盟 (SAC) Higg 指標與地球環境系統的關連性
單元3-4 探索新契機 (時間佔比:80%)
- 資源循環對紡織業實踐淨零排放的重要性
- 國內外案例系統性拆解紡織業資源封閉循環的五大策略
- 國內外投入循環紡織的差異性,探索台灣紡織業的潛在機會點

形式
- 分組:4人成1組,可40、80人、百人同時進行
- 程序:多元運用思考圖、影片、案例,由引導團隊啟發參與者反思與討論
- 時長:4小時 (不含休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