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面對淨零巨浪衝擊,鎰呈行以循環經濟掌握轉型先機

因應氣候危機,時尚品牌紛紛宣佈供應鏈的減碳目標,製造商若跟不上減碳腳步,將會被淘汰出局。「淨零排放」宛如同海嘯巨浪,你要準備好衝浪?還是要等著被浪衝?面對眼前的巨浪,鎰呈行轉守為攻主動宣佈「2030年碳中和」目標,積極探索資源循環帶來的減碳機會。

鎰呈行成立於1997年,20多年來為許多國際運動品牌提供機能用布。身為紡織供應鏈的一份子,鎰呈行意識到自己所具備的條件與機會,可為循環經濟盡一份心力,更能透過紡織產業轉型與各品牌一同面對巨大的環境議題-氣候變遷。

不只再生能源,製造業可著眼資源循環,啟動淨零轉型

談到減碳,多數企業都會先想到使用再生能源。其實能源與資源各占約一半的排碳量,若只有思考再生能源,可能將錯失另一半資源減碳的機會。

因此鎰呈行雙管齊下,除了工廠建置太陽能發電,購買綠電之外,更從資源循環方向建構減碳路徑,展開對內員工的溝通與對外品牌的合作。鎰呈行永續長蘇彣忠說:

「紡織業如要走向循環化必須與過去的經濟模式完全不同,新的商業模式要能讓製造量與獲利脫鉤。」

鎰呈行希望運用循環經濟的思維,將材料循環化、紡織服務化,同時減少能源及資源消耗,為環境與商業創造雙贏,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組織溝通是邁向零排放第一步,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助攻鎰呈行永續經營

要落實企業2030減碳願景,如果沒有團隊協力,將難以達標。為協助組織溝通、建立共同的循環思維,鎰呈行請循環台灣基金會帶領「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除了讓同仁能對淨零排放、循環經濟的全貌更加理解外,參與過程中,也能瞭解公司擬定永續目標的起心動念。藉由跨部門的對話,理解彼此部門的想法差異和面臨的挑戰,形成一支齊心衝浪的隊伍。鎰呈行總經理蘇明元說:「我相信經過今天的工作坊,大家都理解為什麼公司要投入永續循環,不只是因應客戶的要求,永續循環可以創造我們跟其他供應商的差異性。」

透過工作坊的對話,同仁認知到「淨零排放」是台灣紡織業最險峻的挑戰,由於原料多仰賴進口,未來勢必會因碳定價而提高價格,且面對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工廠需要面臨更頻繁的乾旱限水,這些都是目前線性經濟下的企業營運風險。

也有同仁注意到循環轉型的新機會:「若將來改良產品材料設計,以廢棄物取代石油作為紡織主原料,就像是『無本生意』,可透過回收本地原料再製造,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經過工作坊的討論,同仁也發現,因應淨零碳排,企業未必只能被動改變,而是每個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找到降低資源消耗的方式。藉由工作坊的引導,同仁嘗試探索工業循環中的機會點:

鎰呈行同仁運用工業循環探索潛在機會點

為期一整天的工作坊只是企業探索的第一步,工作坊結束,才是企業啟動循環經濟的開始。鎰呈行永續長蘇彣忠說:「工作坊可以激發同仁的想法,有了想法還要持續從小習慣練習,讓生活中充滿概念實踐的機會,進而連結到組織轉變時的認知與支持。在外部合作時,也能更堅定溝通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方法。」工作坊後,鎰呈行又舉行2025願景工作坊來訂定策略,一步接著一步,朝永續循環的目標邁進。

鎰呈行並非個案,台灣有許多像鎰呈行一樣的中小企業,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市場,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國際趨勢,中小企業如何站穩供應鏈的位置、爭取更多獲利,不只要購買再生能源,也必須及早探索資源循環的方法,才能找到轉型的路徑,把握淨零碳排的挑戰與機會。


延伸閱讀

循環標籤
組織如何啟動循環經濟計畫?從深度對話開始
如何啟動循環經濟系統變革?不能沒有系統思考

不理解系統,就無法改變系統。系統思考中常使用的「冰山理論」,能更幫助我們突破事件

台灣企業要當先行者,立即探索循環經濟新契機

企業在面臨淨零排放如海嘯衝擊的時刻,應有將危機化為轉機的心態,從跟隨者變成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