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2050 淨零排放,金融業扮演重要角色。聯合國提出責任投資原則 (PRI) 國際框架,要求機構投資人將 ESG 整合於投資流程中。截至 2021 年,簽署機構已逾 3800 家,涉及的資金規模超過 100 兆美元。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需要從瞭解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開始。金融業的排放量,範疇一及範疇二的排放比重低,而範疇三因投融資組合連帶產生的排放量占比高。展望未來,金融業需與投、融資對象攜手合作,讓永續金融成為產業邁向淨零的助力

近年來,身處國際供應鏈的台灣紡織業者,一方面接收來自品牌的減廢、減排壓力;另一方面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除此之外,消費後的舊衣回收無處去,已成頭痛問題。根據環保署統計,2020 年舊衣回收量達 7.8 萬公噸,創下近十年新高。以往外銷的舊衣,也因國際情境的改變,堆置在國內或焚化處理。其實,台灣紡織業在全球機能布料的領導地位,深具將「台灣製造」的實力,投入在紡織品的循環再生上,打造出「台灣循環」的獨特價值。(延伸閱讀:循環紡織)

國泰金控運用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打造紡織業者、研究單位與金融機構的對話空間

國泰金控與循環台灣基金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透過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紡織價值鏈的11家業者與工研院、鞋技中心、紡織所等產業研究單位、與代表金融業觀點的國泰世華銀行同仁互動討論,共創循環生態系。

藉由紡織業夥伴分享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實體風險事件以及產業轉型遭遇的來自原料、品牌、投資人的壓力,國泰夥伴瞭解紡織產業投入循環已是共識,而金融圈扮演著重要的推手,不僅可在金融業務上著手,推動有形和無形價值評估的揭露標準,更可透過自身跨產業的特質,媒合跨業資源,以及由國泰相關事業的制服等投入循環採購,成為促成物質封閉循環的貢獻者。參與夥伴全數認同「循環經濟是企業減碳的關鍵策略」,而實現紡織循環,業者更期待金融界扮演連結生態系的平台,這樣的跨組織對話能夠持續。

「不凈零,訂單就凈零。連結讓我們更有力量」-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葉執行長
「第一次聽到金融界對循環經濟的協助,是我以前沒想到的」-鎰呈行 張研發設計高專
「金融產業可以提供不同產業間的媒合」-StoryWear 洪設計師
「企業只關注財務數字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應該專注成為負責任能永續發展的企業」-國泰世華銀行 陳襄理

工作坊中,紡織業者藉由地球限度的研究,理解棉纖維、合成纖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對應當前最重要的全球行動-2050淨零排放,工作坊運用英國 Textile 2030 減排 50% 的循環紡織架構,引導參與者思考潛在挑戰與突破方向。針對再生纖維、產品延壽設計、再使用型的商業模式商討物質封閉循環策略,進一步釐清挑戰,而知識圈的研究單位、金融圈的利害關係人在這項挑戰中可提供哪些協助,形成相輔相成的循環生態圈。(以再使用型商業模式為例,如下圖)

夥伴藉由案例理解產品生命週期
運用工業循環讓合成纖維成為長久循環的資源
夥伴以光源服務為例,思索其他服務的可能性
運用限時傳物互動,夥伴瞭解封閉循環需要系統性的合作
世界經濟論壇:循環紡織的10項行動議程

為協助台灣紡織業探索轉型循環經濟模式的產業特定作法,循環台灣基金會結合志工的群策

歐盟永續與循環紡織策略 (2022.03)
台灣企業要當先行者,立即探索循環經濟新契機

企業在面臨淨零排放如海嘯衝擊的時刻,應有將危機化為轉機的心態,從跟隨者變成先行者

改變單打獨鬥、獨善其身的心態,創造共生共好的合作文化

商業是引領社會變革的關鍵動力,而當下企業營運思維已從線性方向逐漸轉為循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