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和科技,提升農業的市場效率

台灣農產品運送途中,存在各種資訊斷層:生產端通常採行「多量少樣」之生產模式;消費端則以「少量多樣」之購買。因而往往導致農民無法知道消費者需求,而可能錯估需求亦或是錯估成熟期等等,如此就會面臨農產品腐爛而導致浪費的問題。

從農場到餐桌的系統性合作

為此,菜蟲農食期望建立起雙方較「短的供應鏈」,使供、需兩方有透明資訊的交流:

菜蟲農食建立App,納入生產端以及需求端,建立較為完整且資訊流通的平台,使採購者以及生產者雙方得以獲取透明的資訊;農民可以提早對於栽種品項進行耕作規劃;而採購方也可以先行確定未來品項之供應量及金流等規劃。

在蔬果生產者面向上帶來的效益
在蔬果採購者面向上帶來的效益

「菜蟲農食」的循環策略:

運銷管理

  • 透明化採購:建立App使升生產者和需求者的資訊流通,一方面生產方可以知悉訂購方所需的貨量以及規格,能提早準備提供符合品質的農產品;另一方面,採購者可以由App預定採購需求,能預先知道蔬果價格規劃自身成本。
  • 數據化分析:菜蟲農食打造AI建立模型預測需求和菜價,使得農民可以有所規劃。
  • 建立分級標準:菜蟲農食由需求端建立分配標準、建立資料庫,將農產品的尺寸、色澤等品規標準化。另外將透過團隊創建之IOT影像辨識裝置,將原先需要人工進行之秤重、紀錄、貼標等等,原先以傳統手動進行之方式能以自動化方式進行而更有效率。
  • 建立自我車隊:菜蟲農食有自身車隊,包含兼職及全職司機,以確保準時的蔬果配置。
圖片來源:商業週刊

效益

  • 將省下成本回饋給生產者與採購者:透過 App 預定接下來的需求,取得貨物的前兩三天便能知道價格,讓餐廳節省 15% 的成本,生產者增加 20% 的收入。
  • 減低蔬果損耗:菜蟲農食可以掌握需求與供應雙方資訊,可以加以追蹤優化來使得種出的菜可以切卻符合市場減少消耗;且物流準時率高達99%亦能降低蔬果腐化之風險。

未來發展

希望能更確實規劃產地到餐桌,以降低物流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另外,也透過分析運送環節中哪裡最容易造成蔬果腐敗損耗,並加以優化。


內容彙整:蔡惠先 (循環台灣基金會志工)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23年2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