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副產物製成生物可分解的農用及民生用品

永大食品與茂茂峰林合作,將農副產物結合生物可分解的材料,試圖取代傳統農業栽種及日常生活使用的包材,減少廢棄物同時提升農業的價值。

大量農廢資材、果皮渣待解決

臺灣每年栽種鳳梨、草莓所使用的農廢膜高達1.3萬噸以上,這些廢棄物的年處理費高達上千萬元。此外,像是農業栽種所使用的育苗盤、菇太空包等在使用完畢後便成為塑膠廢棄資材,這些問題急須解決。永大食品是臺灣最大的檸檬汁工廠,每年就會產生高達3,000噸的果皮渣。單單清運這些果皮渣就需要耗費上百萬元。為了減少資源浪費,並提升臺灣農產的附加價值,永大食品與茂茂峰林合作開發了一項創新計畫。

食品製造商提出跨產業解方

這項計畫將茶梗、甘蔗渣、稻殼、檸檬渣、鳳梨渣等農業副產品,與生物可分解樹脂結合,轉製成各種用品。這些用品涵蓋了從農業栽種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農地覆蓋膜、育苗杯、背心袋、吸管、隨手杯和牙線棒等。這些產品具有生物可分解性,在使用完畢後掩埋在土壤中堆肥,約莫經過 1 年,便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效益

  • 可降低農廢棄物的總量,節省高昂的清運成本。
  • 相較於傳統塑膠,新材料的加工溫度降低了20-50度,意即能減少製造商的能源使用與相關排放。
  • 此植物纖維樹脂的生物基含量為35%有機質 [1],循環利用後可望增加土壤碳匯。

[註1] 來自企業內部實驗室檢驗數據。

本案例內容由永大食品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