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寶電腦與 34 家供應鏈夥伴共同推動「One+N 電子供應鏈淨零加速計畫」,設定減少一萬公噸碳排的具體目標,朝向淨零排放前進。循環台灣基金會受仁寶電腦邀請,提出兩階段培訓,協助 One+N 夥伴探索循環經濟、從資源面減排的潛力與創造價值的機會點。

工作坊關鍵發現

  • 地球危機就是轉機:100%參與者認為,電子產業需面對地球資源耗竭與環境系統惡化的嚴峻問題,並強調降低環境影響的迫切性。危機就是轉機,從源頭改變,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同時避免污染發生
  • 循環電子策略與新機會:由工作坊產出與現場觀察,可見仁寶在循環設計與導入再生料的豐富經驗,是進一步探索循環零組件、再製造的重要優勢。此外,夥伴更提出仁寶可整合ODM、OEM聯盟合作推動產品設計標準化、倡議法規制定等,以落實延長產品壽命並降低資源消耗。這些策略不僅符合淨零排放目標,更進一步以循環經濟展現仁寶的領導地位。
  • 打造韌性產業,創造多元收益流:仁寶已具備的資本、研發、先行者經驗優勢,是發展知識型、服務型事業的基礎。夥伴提出創造多元收益流的新機會,包含維修、再製造及整合型服務提供者,且建議仁寶成立新公司或新部門,探索新機會,打造企業長期韌性。(延伸閱讀:從線性供應鏈到循環服務網,打造資通訊產業的「韌性藍圖」)

循環台灣基金會觀察與建議

  • 持續引導組織內化循環思維,形成文化:經過兩場工作坊,仁寶 One+N 電子供應鏈中至少 87 位夥伴,對循環電子有系統性的瞭解,建立共同的溝通語言,有助於未來跨部門、跨組織展開循環計劃的討論。循環電子產品到系統,需要持續深化討論,讓想法落實。可優先聚集此 87 位夥伴形成種籽團隊,再擴散至各組織。
  • 制定並強化循環經濟策略,持續探索落實機會:建議仁寶制定更清晰的循環經濟目標與路徑,並加強內外部溝通,讓各部門及供應鏈夥伴在往目標前進之時,持續探索落實新機會。而工作坊的發想與產出是探索的起點
  • 展開循環示範計劃,累積經驗:台灣公民營部門(環境部、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等)已開始落實「循環採購」,從「購買產品」轉為「使用服務」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台灣具備完整的電子供應鏈與成熟的回收管理制度,使得台灣有能力成為全球推動「產品+服務+回收」整套解決方案 (turnkey solutions) 的絕佳測試場域。集結仁寶電腦的優勢,掌握循環服務的新市場,可從特定場域、特定品項的示範計畫開始,累積經驗、優化,再擴大至其他市場。長期而言,仁寶能夠形塑「從供應鏈邁向服務網絡」的產業路徑,打造更具韌性的發展方向

關於循環電子工作坊

循環台灣基金會透過有系統、有脈絡的方式引導來自仁寶 One+N 電子供應鏈 87 位夥伴瞭解循環電子的內涵與做法,建立對循環經濟的共通理解和語言。工作坊重點包含:

  • 瞭解現況:以雙重重大性原則 (dual materiality),從地球限度出發,瞭解電子產業面對的實體風險,並反思電子產業對環境系統的影響。全球正制定規範與標準,以降低產業對環境衝擊,如EPEAT、歐盟ESRS。
  • 拆解循環電子策略:一切如既往,電子產業每年至少流失相當於 910 億美元的金屬價值。運用國際循環電子聯盟 (Circular Electronics Partnership) 提出架構,電子產業導入循環資源、循環設計、運用商業模式來真實回復零組件與材料價值,循環電子有路徑可循。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價值,且從源頭避免污染產生。一台再製造的筆電碳排量是全新電腦的 6.34%
  • 看見未來的機會:參與夥伴共享導入經驗,並以案例帶來的啟發,探索未來新機會,同時,提出仁寶 One+N 在循環經濟裡已掌握的優勢,成為參與夥伴的共識,也可做為未來討論策略的方向。
從電子廢棄物到商機:全球570億美元潛力

資通訊技術提升了生活品質,但設備和機器以及不斷更新的需求、資源消耗的增加,也推動

「資源循環」為製造業帶來淨零新商機

由於全球排放量約一半是來自資源的開採和使用,也就是工業、農業的產品製造加工過程。

台灣企業要當先行者,立即探索循環經濟新契機

企業在面臨淨零排放如海嘯衝擊的時刻,應有將危機化為轉機的心態,從跟隨者變成先行者

一台再製造的筆電碳排是全新筆電的6.34%

再製造不僅能讓產品和零組件「起死回生」,更能帶來環境與經濟的雙贏局面。再製造並非

從電子廢棄物到商機:全球570億美元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