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共生在德國:巴斯夫生態園區 BASF Ludwigshafen Site

介紹

在台灣提到巴斯夫(BASF)這個世界第一大的化學品製造廠,除了化學製品外最知名的應該就是巴斯夫小小化學家這個推廣科學教育的活動;而若是在德國提到巴斯夫,相信很多人馬上聯想到的則是位於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巴斯夫總部所在地的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園區(BASF Ludgwigshafen Site) 。此園區除了是全世界最大的用於生產複雜而精煉的化學製品的整合式化學品生產園區外,同時也是巴斯夫這家知名企業最大的生產基地、企業總部,以及研究重鎮。

  • 園區占地10平方公里,包含約160個生產廠及2000餘棟建築物
  • 工作人數39416名
  • 25家其他較小型的企業參與其整合

特色

  • 世界最大的整合性(Verbund)化學品生產園區

園區內生產製造透過將各個環節整合,使得中間產物及生產殘留的殘留物、過程產生的廢棄物變成其他生產過程所需的資源,不但減少運輸、廢棄物處理成本以及氣體的排放也提升了能源及資源的使用效率,創造了一條互相加値的供應鏈。

整合過程主要可分成三部分,供給整合、能源整合與架構整合。

供給整合:

園區內的各個生產廠都以密集的管線連接,並用來運輸基本的生產原料以及製程的中間產物,除安全、快速外也降低了運輸成本與對環境的影響。

能源整合:

生產丙烯酸的過程中使用到的丙烯在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能,為了使用這些熱能而將其轉換成蒸氣,並透過管線運輸,成為其他生產廠重要的能量來源。

架構整合:

BASF的汙水處理廠透過處理園區內160生產廠、路德維希港以及其他外部客戶的廢水達成了規模經濟。

  • 優越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的優越造就其對周圍交通建設的高效使用進而獲得資源取得的便利性,如可直接使用萊茵河上的貨物轉運設施以及鐵路及公路轉運站,裡外完善的後勤系統才有辦法支撐起這個園區所需的物質與能源流動。

結語

綜觀全球的工業製造企業,規模足以匹敵巴斯夫的企業應該是屈指可數,因此要由單一企業複製出第二個此等規模的整合式園區應該是有其困難度。

然而此種整合式的生產架構或許可以由多個企業透過在一個園區內以共生合作的方式實現,透過政府所制定的框架,讓企業基於法規限制或是經濟上的誘因而願意踏上共生合作的談判桌,真正地使廢棄物成為資源,循環經濟不只是口號。

圖片來源:BASF
圖片來源:BASF/BASF Ludwigshafen Site
圖片來源:BASF

參考資料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浪漫的巴黎人如何務實推動循環經濟?線下到線上的溝通術

手持紅酒,高雅輕巧地互碰,「鏗鏗」清脆的酒杯撞擊聲在人聲鼎沸的巴黎市政廳裡起此彼

產業共生在英國:全國產業共生計劃 National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gramme

為了提高資源效率,英國2003年推出全國產業共生計劃 (National Ind

盧森堡經驗:不合作,就沒有循環經濟

人口僅有50萬人的盧森堡,人均GDP卻是全球之冠;小國的生存之道是「合作」。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