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沒有Nokia,芬蘭誓言 2025 年成為循環經濟領頭羊

Nokia 的榮耀時代過後,芬蘭的經濟也經歷了一波長期的停滯,過去十年芬蘭面臨人口老化、勞動成本攀升等問題,經濟長年呈現衰退狀況。然而內斂的芬蘭人在沈默許久後終於找到了新的方向,下定決心要擺脫疲軟的勢態,即將在 2025 年以循環經濟領導者的樣貌驚豔全球。

芬蘭自從科技巨擘 Nokia 沒落之後一直尋找在國際舞台的定位, 2008 年金融海嘯後芬蘭經濟更顯得疲弱無力,復甦之路一路走來崎嶇巔跛。這個長達半年時間裹著白雪的北國,連年在最幸福國家榜上有名,但是經濟表現長期不如其他歐盟強國, 2015 年時任芬蘭財政部長 Alexander Stubb 甚至稱其為「歐洲病夫」,言談間透露出對芬蘭當時經濟表現的擔憂。

金融海嘯過後芬蘭經濟持續疲軟, 2015 年時任芬蘭財政部長 Alexander Stubb 稱其為「歐洲病夫」,透露出對芬蘭當時經濟表現的擔憂。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實際上,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困境,芬蘭同時還得面對環境和社會所帶來的衝擊。氣候變遷的影響逐年加劇。今年七月,芬蘭的氣溫創下有史以來單月最高紀錄,熱浪來襲,超市甚至開放給民眾吹冷氣過夜;另一方面,素以均富著稱的芬蘭社會,失業率卻居高不下,甚至在 2016 年突破歐盟平均值,相比於瑞典、挪威、丹麥等其他北歐國家,失業率始終是芬蘭的罩門,種種因素都指向芬蘭政府必須採取行動,轉型勢在必行。

循環經濟成為治國根本

力圖振作的芬蘭政府,在摸索了許多方向之後,評估以循環經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核心,是最適合的方法,從經濟、環境、社會三個層面下手,決心以最少的資源換取最高的效益,提升國家競爭力。於是,芬蘭政府在 2016 年與芬蘭國家創新基金(Sitra)發表了《芬蘭循環經濟藍圖 2016 - 2025》(Leading the Cycle – Finnish road map to a circular economy 2016 - 2025),藍圖的終點,便是在 2025 年成為全球循環經濟的領跑者。

Sitra 預估,直至 2030 年,循環經濟每年將會為芬蘭帶來 20 至 30 億歐元的產值,為芬蘭怠滯的經濟挹注不少活力。另外,致力於未來趨勢研究的全球性智庫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 )預估,循環經濟將會大幅提升芬蘭的就業率,在 2030 年前創造超過 75000 個工作機會,其中以製造業、回收業、中小型科技及服務企業為主。這些產業不僅需具備先進技術,同時也難以外包給其他國家,這無疑對失業問題嚴重的芬蘭是個福音,芬蘭政府已看好循環經濟將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一把利刃。

Sitra 預估,直至 2030 年,循環經濟每年將會為芬蘭帶來 20 至 30 億歐元的產值。圖片來源:赫爾辛基時報Helsinki Times

另一方面,循環經濟也能有效減緩傳統經濟模式對環境帶來的衝擊。經由精巧的系統化設計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工業製程所需的原物料減少、能源使用的效率提升,產品享有更長的生命週期,不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不必犧牲環境作為代價。

芬蘭的優勢在哪?

歐盟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家推動循環經濟頗有建樹,像是德國、荷蘭、盧森堡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芬蘭既然決心要成為循環經濟的領跑者,他們又比其他國家更有哪些方面的優勢呢?

芬蘭是個僅有 550 萬人口的國家,擁有高度的社會信任和良好的教育系統,人民普遍對自然保育和資源稀缺都有健全的認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Sitra 認為,人口不多的芬蘭非常適合作為試驗場,過去他們已有在芬蘭部分城市做過產業共生和共享經濟的成功案例,像是自2011 年開始舉辦的 Restaurant Day即為一例,任何人都能在這一天開設自己的小餐廳,分享自家的美酒和美食,減少食物浪費。

公民對政府有高度的信任,是芬蘭的另一個優勢,這無疑為芬蘭政府在推動循環經濟的路上清掉許多阻礙。這也歸因於芬蘭政府標榜清廉執政,年年在清廉指數排名奪得佳績;另外,芬蘭歷屆聯合政府基本上都能在國家發展議題上取得共識,政策之間保有連續性和前瞻性,人民相信即使黨派更迭,國家仍能如常運作。

芬蘭國內也不缺高科技人才,在物聯網、設計、數位化這幾個領域非常有競爭力,生物科技、潔淨科技也都是芬蘭的強項,創新技術資源豐富,這些高度發展的科技和技術都將成為推動循環經濟的助力。

推動循環經濟的五大領域

芬蘭政府依據現況,選出了五個著力點,期望以這五個領域將芬蘭推向循環經濟,分別為:永續糧食系統、森林循環系統、工業循環系統、交通物流系統、共同行動。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做出一套完善的系統性計畫,芬蘭政府邀請將近 50 個不同的團體參與規劃,政府單位、企業和 NGO 都為循環經濟藍圖貢獻一份心力,使得這份計畫能夠顧及到更多元的面向。

芬蘭政府邀請將近 50 個不同的團體參與規劃,政府單位、企業和 NGO 都為這份藍圖貢獻心力。圖片來源:Sitra

永續糧食系統致力於減少糧食和營養的浪費,實際作為像是將廚餘變為有機肥料、立法規範剩食處理、支持農業使用沼氣和其他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芬蘭擁有相對於人口數而言規模龐大的食品產業,若採用循環經濟,會對價值鏈會產生極可觀的正面效益,包括食品出口成長、製程效率提升、糧食來源穩定等,讓芬蘭食品業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

森林循環系統對芬蘭經濟尤其重要,芬蘭這片受大地之母眷顧的土地,樹林環繞、湖泊滿佈,平均一人擁有高達十棵樹木,林業的發展事關國家的經濟命脈。在意識到自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芬蘭致力提升以森林為原料的製品和服務的價值,而非提倡砍伐更多樹木,公共部門的採購,使用木製和其他環保原料的產品,並積極投資生物技術。

森林循環系統對芬蘭經濟尤其重要,芬蘭境內樹林環繞、湖泊滿佈,林業的發展事關國家的經濟命脈。圖片來源:Pixabay

工業循環系統主要內涵是減少原物料使用,做法包含從最源頭的設計開始,鼓勵環境衝擊低和產品壽命長的產品設計,也鼓勵將產品再利用、再製造,以延續產品的生命週期,最後再將無法修復的產品回收製成原料,成為新的產品,可將傳統工業製程和產品對環境破壞性的衝擊減至最低。

交通物流系統方面,芬蘭以近來話題性相當高的移動運輸服務化(MaaS)為主軸,藉由數據整合系統將移動運輸「服務化」,讓不同交通工具的運輸服務無縫接軌,大家不需擁有私人載具也能順暢地抵達目的地。此舉不但能減少空車率和私家車比率,還能將交通工具使用率最大化,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芬蘭政府也鼓勵使用再生能源和共享運輸服務,讓生活更節能、更便利。

最後,共同行動則是串起前面四個領域,創造一個適合推動循環經濟的環境。政府透過投資、加強出口,與企業和民間團體合作推動循環經濟,藉由不同部門的合作加速進程,而公部門也必須以身作則,作為典範採買符合循環經濟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同時,政府也在其他方面著墨,包含加強循環經濟的知識教育、淘汰阻礙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改善稅法,建立獎勵機制和明確的循環經濟指標,創造一個以提供服務為導向的數位化循環經濟。

逐步邁向循環經濟

積極邁向循環經濟的芬蘭,在 2017 年開始,由 Sitra 發起首屆 WCEF 世界循環經濟論壇,總共有來自全球 100 多個國家、近 1500 名相關人士共同參與盛會,向國際社會展現成為循環經濟領跑者的決心,而明年 WCEF 世界循環經濟論壇又將重回赫爾辛基,芬蘭在循環經濟上的表現必將受到各國的注目。

2019 年 WCEF 世界循環經濟論壇又將重回赫爾辛基,芬蘭在循環經濟上的表現必將受到各國的注目。圖片來源:Sitra

不單是舉辦論壇向國際社會展示成果,芬蘭也意識到,教育是一切的根本,若要提升國民對循環經濟的認識,必須從教育開始做起。芬蘭自然聯盟(The Finnish Nature League) 便組織專家到中學裡,向 13 至 16 歲的中學生教授循環經濟和環境資源相關知識,Sitra 則邀請各界專家與高中職和大專院校合作,將循環經濟融入到課堂中。

與此同時,近來也有越來越多企業將符合循環經濟的方案納入他們的商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在芬蘭各地萌芽,例如新創公司 Helsieni,販賣用咖啡渣在自家種植的蕈菇。還有 2016 年席捲芬蘭的 Gold & Green Foods,研發出高營養價值且富有肉類口感的手撕燕麥(pulled oats),成為素食餐廳的新寵兒,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2016 年,芬蘭經濟在衰退多年後,GDP 首次恢復正成長,出現復甦的跡象。隔年,已卸任財政部長的 Alexander Stubb 也稱芬蘭已經脫離經濟停滯期,不再是當年的歐洲病夫。隨著政府積極將循環經濟導入各個產業系統,芬蘭經濟必然更加蓬勃發展,各國都在關注循環經濟究竟能帶領芬蘭跑到多遠。


本文同步刊登於天下雜誌循環經濟專欄,標題為「沒有了Nokia,芬蘭靠這個翻身」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租衣服代替買衣服,快時尚也可以轉型循環經濟

過年前大掃除,把不穿的衣服丟到舊衣回收箱;假日沒事,滑滑手機買五件衣服免運費——

浪漫的巴黎人如何務實推動循環經濟?線下到線上的溝通術

手持紅酒,高雅輕巧地互碰,「鏗鏗」清脆的酒杯撞擊聲在人聲鼎沸的巴黎市政廳裡起此彼

盧森堡經驗:不合作,就沒有循環經濟

人口僅有50萬人的盧森堡,人均GDP卻是全球之冠;小國的生存之道是「合作」。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