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2020/3/18

改建養豬場,從實踐三零開始

面對進口豬肉白熱化競爭,台灣養豬業轉型可說刻不容緩。

面對進口豬肉,醫頭醫腳、亮點式的政策補貼無助於畜殖產業的轉型!政府需要站上制高點,以終為始帶動結構性的產業升級,擬定更前瞻和嚴密的長程願景,然後回溯到現狀,訂定具體、務實,有節奏的短、中、長期行動計畫。

自2005年開放至今,台灣從歐美進口的豬肉持續成長,至今已達每年約九萬公噸。本土畜殖業者該如何因應?台灣政府除了掌控政經、社會和外交的影響外,更要為全民食的權益和健康把關,讓台灣的肉品自給量穩定安全(security) 、品質也健康安全 (safety) 。

面對進口豬叩關,政府應該引導畜殖業者「路不是走到盡頭,只是該轉彎」的正向意義,攜手合作找出,隱藏在囤積許久、錯綜複雜問題的背後,其實是許多的轉型契機。

讓國產豬肉成為國人首選,是畜殖產業最根本的對策。這仰賴業者的實際行動,讓國人:

  • 相信國產豬肉的品質是高質、安全和可信賴的;
  • 肯定畜殖業者具有落實友善環境、社會關懷的決心;
  • 認識畜殖產業可發揮社會、環境、就業和經濟等多元價值的潛力;
  • 看到畜殖業者不斷「尋求卓越」的責任感和行動力。

關鍵第一步就是改建養豬場,讓養豬產業「零浪費、零排放、零事故」,成為具有資源全利用、食品安全、友善環境、動物福利、現代化經營等特質的場域;除了販售豬肉,也能夠販售能源和肥料等,落實「畜殖產業循環網絡」的願景:

  • 將豬糞尿從汚染變成為有商業價值的生質資源;
  • 投資先進的共消化處理設施,生產具有經濟和環境價值的綠能沼氣、天然沼渣與沼液肥料、工業用二氧化碳;
  • 豬舍導入光電、風電與雨水收集設施,加上隔熱、節水設計,不再造成環境汚染,更降低碳排與耗水等外部成本,也避免地方紛爭。

畜殖業者更要投資培育相關技術和經營人才,以提升農場的專業化管理,強化防疫、安全、衛生、環境等風險控管,提供新世代豬農,一個可期待的職涯與生活。

轉型無法一蹴可幾。但面對進口豬肉的競爭和時間壓力,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立刻行動。正如美國文豪馬克吐恩所言:「要超前的秘訣就是馬上開始!」

(原文為今周刊投書,刊載於 2020/03/18 今周刊第1213期

循環標籤
你以為豬舍都又臭又髒嗎?打造養豬場的循環經濟,豬有尊嚴,連豬糞大家都搶著要

國宴,向來是對外展現國家「食力」的重要舞台,蔡英文就職當晚,就用8道本土菜餚款待

口蹄疫拔針,是台灣畜殖產業的新起點,不是終點

一個週末,我和太太到超市買菜,碰到養豬業的好友,他正好在商場推銷他們飼養出來的豬

國營企業拋磚,豬農總動員

除了非洲豬瘟的防疫課題,台灣養豬產業也面對著地方民眾質疑、進口豬肉叩關的挑戰。除

決策者・聽天下| 台灣養豬技術頂尖,為何豬肉品質只能勉強及格?

美豬預計明年一月叩關台灣。如果政治形勢註定比人強,台灣豬能否利用這次危機,全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