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2020/8/14

口蹄疫拔針,是台灣畜殖產業的新起點,不是終點

台灣豬肉終於在今年拔針,是整個產業鏈歸零再出發的「新起點」。圖片來源:Unsplash

一個週末,我和太太到超市買菜,碰到養豬業的好友,他正好在商場推銷他們飼養出來的豬肉。那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口蹄疫拔針對畜殖產業的影響,這位好友也很興奮地說:「拔針後,我們的豬肉終於可以出口了!」

正如同很多的官員、貿易商、業者、媒體和豬農朋友,都把拔針看成是畜殖產業的期末成績單。我回應他說:「大哥,慢來,不要急著談出口生鮮豬肉,我們應該繼續把台灣的豬肉品質做到位,才最實際!生鮮豬肉好的話,客戶自然會找上門!」

長遠來看,拔針讓台灣成為非疫區,其實是台灣畜殖產業的「新起點」,而不是「終點」。大家應一起好好規劃未來。

經過20多年來的辛苦防疫工作,台灣終於在今年拔針成為非疫區,我們恭喜也肯定所有農政單位的努力以及豬農的配合。對台灣畜殖產業的未來,這是關鍵的一大步,是讓整個產業鏈可以歸零再出發的「新起點」。既然是「新起點」,行政院和農政單位更要把握機會,攜手和業者一起規劃發展藍圖,帶領台灣產業成為世界的標竿,而不是在第一時間,無視「供不應求」、「環境負荷」和「美豬進口」的壓力,急就章地鼓勵豬農出口生鮮豬肉。

首先是供不應求的問題,幾十年來,20%以上的內需豬肉仍仰賴進口,供需不平衡攸關台灣的糧食安全。其次是環境負荷,養豬污水對河川水質與生態產生很大的影響,台灣的總養豬頭數已經超過環境承載力的極限,這攸關台灣農村的生活品質和環境。最後,美豬進口的問題多年未解,但遲早需要面對的政治議題牽涉到台美兩國關係,也會觸動國內社會和政治紛爭。

在這些壓力下,行政院應該把握機會從長計議、超前部署,把提升豬肉品質、加強消費者對在地豬肉的忠誠度列為優先政策目標,以更細膩、更前瞻的五大產業策略鞏固在地豬肉的市場地位,化解進口美豬可能帶來的政治和社會衝擊。

畜殖產業的五大轉型策略。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五大轉型策略的第一個是「高質化」,對任何產業來說,產品品質的優化都是不容妥協的,這是業者營利的基本策略。其次則是「高值化」,除了提升換肉率、增加飼料和配料的效益之外,還能結合生醫產業,萃取豬隻特定部位轉換成高值的生醫產品,大幅提升農民收入。第三是「零浪費」,現今使用上每頭豬隻平均約有27.5%的部位被浪費掉,這代表同樣比例的飼料、水、人力和能源等生產投入也都被浪費掉,是極大損失。

第四是「零排放」,豬隻糞尿等排泄物資源化後,能做成肥料、能源和工業用氣體,帶來更多收入,豬農也不需再以大排或其他危害生態環境的方式去處理排泄物,受到鄰近居民的抱怨指責。最後則是「零事故」,做好防疫和工安,為豬隻健康、豬農安全把關,是所有畜殖產業的基本風險管理。

綜合以上,期待農政單位能展開行動,從源頭規劃、串聯豬隻的育種、友善飼養、安全運送、拍賣、屠宰、分切、包裝,最後送到市場與餐桌,一同攜手再出發,整合出一個「畜殖產業循環網絡」。

畜殖產業循環網絡。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以下列出幾項具體的投資和政策建議。投資建議,例如:

  • 改建豬舍,提升經營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國營企業台糖已全面改建所有的豬舍,期待帶動其他民間業者投入。
  • 投資興建豬糞尿資源化的沼氣廠。台灣有發展150座以上沼氣能源廠的商機,解決環境污染外,還可以增加豬農收入。
  • 設計和興建新的、高科技的化製廠。將斃死豬和豬隻下腳料回收後,做最安全衛生的高值化處理。
  • 設計友善、乾淨衛生的豬隻/肉品運輸車。開放式卡車讓豬隻在高速公路上日曬雨淋,易驚嚇到豬隻,影響肉的品質。
  • 改建拍賣市場。既有拍賣市場環境吵雜,作業程序常以電擊來驅趕豬,應有更現代化,能保障豬肉品質的作法。
  • 重建屠宰場和肉品分切廠。幾十年來,屠宰和肉品分切的環境、流程都沒有進化,不符合動物福利,衛生和肉品品質也都令人堪慮。

政策介入的部分則如:

  • 重新檢視補貼政策,以協助業者「提高產品價值」來取代傳統「降低營運成本」的補貼方式,成立全職的行銷諮詢團隊,幫助豬農推廣優質的國產肉品。
  • 推動以「屠體拍賣」來取代「活體拍賣」的政策,以客觀、科學方式取代主觀、肉眼的判斷,有制度化地檢視、篩選肉品好壞,才能保障豬農利益。

  • 推動「高值全豬利用」的政策,整合台灣的畜殖和生醫產業,發揮綜效,萃取豬隻特定部位,加工製成高價值的生醫產品如血清、手術縫線等。根據工研院估算,一頭豬的價值可以從現在的5位數,逐步升級到8位數。

以上建議可以協助政府,展示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中「新農業」和「循環經濟」的用心和決心;同時落實循環合作的精神,由政府和民間攜手打造優質的畜殖產業!


作者:黃育徵(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口蹄疫拔針,是台灣畜殖產業的新起點,不是終點!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改建養豬場,從實踐三零開始

面對進口豬肉,醫頭醫腳、亮點式的政策補貼無助於畜殖產業的轉型!政府需要站上制高點

國營企業拋磚,豬農總動員

除了非洲豬瘟的防疫課題,台灣養豬產業也面對著地方民眾質疑、進口豬肉叩關的挑戰。除

全豬零浪費 創造「新農業循環網絡」

以循環經濟「高價值全利用」的精神,歸零思考,重新設計未來十年台灣畜殖產業加值鏈的

你以為豬舍都又臭又髒嗎?打造養豬場的循環經濟,豬有尊嚴,連豬糞大家都搶著要

國宴,向來是對外展現國家「食力」的重要舞台,蔡英文就職當晚,就用8道本土菜餚款待

發展循環型新農業,三路並進

聯合國4月中旬的「世界糧食危機」報告中警告說:「新冠肺炎大流行引發的動盪,可能讓

種出資源、種出驚豔的農村文化

台灣的天然資源貧瘠,八○%以上原物料仰賴進口。我常開玩笑形容「廢棄物是台灣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