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棟「材料銀行」的市政廳

由於缺乏建築原物料的生產,荷蘭芬洛市在興建新的市政廳時提出「材料銀行」的商業模式,並藉由採用「循環策略」的方式,讓資源可以達到充分利用,減少對原物料進口的依賴。

芬洛市市政團隊在設計新的市政廳時,便思考到建築物壽終正寢的那天,這些建材廢料該何去何從,該如何讓它們重新回到製程迴圈中,繼續創造新的價値。因此,市政府在公開招標時,便直接要求建商應該以「可拆式、可回收設計」的理念為出發,同時導入「建材銀行」的概念,當建築物拆除時,建材將回歸廠商所有,讓供應商能循環再次使用。

圖片來源:Kraaijvanger Architects

循環策略

  • 可拆式設計:從建材到內部的傢俱,皆使用易拆解工法的設計以及有益健康的建材。當建築拆除後,這些高品質的資源得以不斷循環,並持續保有經濟價値,為環境友善的建築設計理念創造出新的商機。
  • 建材銀行:芬洛市市政廳更採用「建材銀行」模式,使建築物成為建材暫時存放的地方,如同錢存在銀行一樣。當建物壽命終了要拆除時,這些建材得以再被取出再利用。也因此,芬洛市與廠商簽訂40年的契約,並於簽約時估算建材40年後的剩餘價値,寫入合約中,以利後續返還給廠商。

效益

由於採取「材料銀行」的緣故,多數建材、原料,在 40 年拆除後仍能轉賣回廠商,因而芬洛市府團隊使用比過往還少 10% 的預算就完成了案子。有別於一般公家機關在報廢後一毛不剩,根據當時的合約預估,芬洛市市政廳內的室內建材還有5%的經濟價値,傢俱也有18%的經濟價值。

也因為建築物最終的剩餘價値提升,在與銀行洽談貸款時,可以獲得較好的條件。如此看來,市政府不僅採用更循環的建材,更運用新的商業模式保留建築資產的價值降低建造成本。

圖片來源:Kraaijvanger Architects

本案例內容由循環台灣基金會編撰
更新日期:2023年10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