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以淨零為目標,預定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台灣也努力朝此目標邁進,而循環經濟已經是與歐盟國家對話的核心議題。

推動循環經濟,台灣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本次於6月16日舉辦的「歐盟綠色新政:臺歐盟循環經濟合作前景」線上研討會,歐洲議會議員Alexandr Vondra在會議中明確表示:「推動循環經濟,台灣是理想的合作夥伴。」他更進一步説歐盟國家不能把廢棄物運送到亞洲國家處理,台灣是歐盟 ICT產業重要供應鏈,雙方應積極朝向循環經濟轉型。

歐盟環境總署副總署長 Joanna Drake 提到「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專注在「經濟成長」與「資源使用」脫鉤。循環經濟不僅會讓經濟和環境共榮,更能增加工作機會和提升生活品質。環保署張子敬署長提及台灣和歐盟未來要加強雙邊的合作交流。台灣亦會在組織結構和法律上做出改變,包括成立環境資源部,來促進資源循環政策推動。

生產國和消費國合作,從產品的生命周期來重新設計

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分享線性經濟存在利益利潤私有化、外部成本公有化的迷思。而產業正積極推動的CSR、ESG只是緩解氣候危機的一部分,循環經濟才是讓能資源、環境、氣候、健康、土地等永續的根本解方。而歐盟為我國第四大貿易夥伴,未來必然要透過循環經濟催化台灣和歐盟長期的雙邊貿易及產業升級合作。

歐盟環境總署循環經濟及綠色成長司司長 Kestutis Sadauskas 分享歐盟的 "Sustainable Products Initiative",目的是減少廢棄物並使循環材料成為常態。他也認為台灣和歐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循環經濟上的經驗,也認同產品設計的改變必須由生產國和消費國合作,並從產品的生命周期來重新設計。

環保署廢管處賴瑩瑩處長以塑膠資源循環為例,說明台灣正在推動的再生塑料、包裝減量及紡織循環。並進一步表示,台灣和歐盟可以在塑膠和生物質相關的案例一起合作。明基材料陳建志董事長建議台歐組成一個團隊來合作規劃產業上的改變,這個團隊包將括所有歐盟國家和台灣ICT產業的利害關係人。

最後,黃育徵董事長語言重心長地說過去二十年來,國際間對於氣候危機與經貿的對話未曾停歇,但氣候對話的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經貿對話往往帶來更多排放,這像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未來三十年,這兩種對話應該整合,透過循環經濟的合作,共解氣候危機,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也是世代的責任。

完整內容請點研討會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