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企業面對全球鉅變的絕佳轉型商機

終於盼到黃育徵董事長第二本循環經濟的專書了!這是繼2017年出版的《循環經濟》後,又一本發人深省的巨作。

本書從2020年新冠肺炎對全球的考驗開始談起,呼籲企業在面臨多重的天然與人為風險下,不應因循傳統的思維,只考慮短期的「存續」或「脆弱」的勝利,轉而應該追求「永續」並打造「韌性」的共好。他接著點出ㄧ般人對線性經濟的五大迷思,以及低價、低環保成本、低融資、低稅制、低薪資等「五低」,才是台灣當前真正面臨的課題。最令人佩服的,是黃董事長在一般大眾都已耳熟能詳的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再利用(Recycle)等屬於治標措施的「3R」之外,再提出了「重新定義(Redefine)」及「重新設計(Redesign)」屬於源頭治本的「2R」。此外,本書也提出啟動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包括高價值循環、產品服務化及系統性合作,同時也針對農業、營建與紡織三大產業,探討轉型循環經濟的關鍵思維與作法。最後,更拋出「循環台灣2040」的願景,建議全民應以投資未來的思維及發揮自身的優勢,重新定位台灣的競爭力,並從產業循環化、政策循環化及社會循環化,找出台灣全面啟動循環經濟的契機。

這幾年來,在政府提出「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中的引導,以及黃董事長與循環台灣基金會的推廣之下,循環經濟思維已經廣為國人所接受。尤其對企業來說,循環經濟是一個面對全球鉅變的絕佳轉型商機,而對於能源與資源耗用量非常大的台電公司來說,循環經濟更是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及行動的準則,讓台電能夠以兼顧友善環境、珍惜資源、提升效率的方式推動電力建設與為民服務。

台電製造的產品是「電」,而製造電力的兩大關鍵因素為投入的原料-「能源」,以及電力基礎設施與設備-「資源」。由於能源與資源皆有各自運行卻又相互影響的特性,因此,電力事業具有獨特的循環經濟思維,需要以全生命週期的觀點,從設計規劃、能資源採購、電力製造基礎建設到電力供售與服務,乃至於最後的廢棄處理與回收等階段,就資源流、能源流、金錢流、資訊流與知識流等供需層面的流向,系統性地探討建構循環再利用迴圈的可能性。就能源面向而言,台電專精並持續致力於最佳化電力生產及輸配效率,並思考發展電力回收與冷、熱能排放後再利用;而從資源面向來看,電力基礎設施是台電最大的資產,應該要從工程營建的角度,在相關基礎設施及發電設備的設計/採購、建造、維運使用、乃至於除役時,都納入「循環營建」的概念,例如導入建材模組化、材料銀行、建置數位化建材履歷等新作法。此外,身為國營事業的台電,如何在政府採購法的框架下,與供應商就「產品服務化」與「產業共生」展開新的共創價值合作模式,是未來必須面對且克服的關鍵。

本書針對循環經濟所提出的各項精闢論點與建議,算是由黃董事長「師父領進門」,但循環經濟未來在台灣的發展,則必須「修行靠眾人」,就如他在書中所述,而必須由政府、各行各業以及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共同努力學習與成長才能成就。我也經常鼓勵台電的同仁,循環經濟不只是環保處的事,而應該要以「處處都是環保處」的觀念,平行展開至公司各單位加以落實推廣,並藉由能源轉型、組織轉型及數位轉型的過程中,植入循環經濟的DNA,為打造世界級的永續電力事業做好準備。

黃董事長曾經在經濟部和我共事過將近三年的時間,是我的好同事也是好朋友。雖然他後來因為生涯規劃而離開台糖公司,但我們還是經常聯繫,偶爾我也會找他到台電公司演講或開會,請他就循環經濟的議題,指引台電未來推動的方向與重點。如今很榮幸能為他即將出版的循環經濟第二本專書撰寫推薦序,衷心盼望在他如傳教士般的努力推廣下,台灣的未來能早日達成他所勾勒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