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的廢棄輪胎量約900萬條,排起來可繞行台灣4圈,這些數量龐大的廢棄輪胎,若就地掩埋處理,相當佔據空間,若用焚化方式處理,則會產生空污和戴奧辛等汙染。
在環保署推動的廢輪胎回收制度之下,目前有近6成的廢棄輪胎,經處理後可作為輔助燃料再使用,然而這些再利用的數量,仍遠遠趕不上廢棄的數量。
「我常說輪胎是世界上第一沒用的材料,第二則是電路板,而我們總是可以找到這些大家覺得最沒價値的材料。」REnato Lab的設計總監蕭光廷笑著說。
當大部分的企業,都想著要把廢棄物送給回收場時,這間新創公司卻反其道而行,把「別人眼中的廢棄物」當寶貝,拿回去堆在工作室內。
跨領域合作 發現藏在廢輪胎中的好點子
2014年初的一場國際研討會,讓傢俱設計師蕭光廷與在環保產業深耕多年的王家祥相遇,兩人對於「資源循環」的設計理念一拍即合,因而展開合作,共同創立了「REnato lab」。
REnato 是兩個不同文字的結合,Re 在英文中有重新、重複之意,nato 則是義大利文誕生的意思,兩者結合即是重生,也象徵跨領域專業的結合。
談起合作的開端,設計師蕭光廷笑說,「設計師是創造和孕育產品的人,但家祥的環保事業幾乎是在最末端、幫產品『處理後事』的人,雖然我們分別是最前端和最後端,卻發現有很多共同點是可以串聯的。」
原本任職環保顧問公司的王家祥,以往主要是協助政府制定電子廢棄物的相關政策,然而他也發現,
「要推動循環經濟不是由政策或企業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要去找到民眾的需求,讓資源自然地在民間循環。」
為了讓循環經濟的概念能夠接地氣,REnato lab 以 台灣廢棄物為原料,將之研發、設計為精品傢俱,其中一個代表作,便是以回收的汽車零件為原料進行設計的「一把膠椅」(Groove)。
建立「回收利用」的完整供應鏈
「一把膠椅」利用輪胎兼具橡膠的延展性和塑膠的防水性,將汽車輪胎的內胎製成椅套,再將汽車坐墊裡的泡棉製成坐墊,搭配特製的不鏽鋼支架,讓汽車零件的生命週期得以延續,目前一個輪胎可以製作成三張椅子。
然而,這段從廢棄物變身精品傢俱的過程,雖然用短短幾句話便能交代完畢,但執行起來,卻需要建立起三階段的完整供應鏈:原料取得、再製造、銷售與市場。
原料取得
王家祥認為,「回收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幫這些廢棄物找到應有的價値」,如果有更多人願意把廢棄物當作原料來使用,那麼就不會有廢棄物的概念產生。
然而,由於台灣過去常發生廢棄物非法棄置,或是再製成黑心商品等事件,目前政府對於廢棄物的流向和回收利用的管制相當嚴謹,「一般的工廠若不具備廢棄物管理的知識,要取得原料是很困難的,更何況是設計師。」他補充說明。
因此 REnato lab 目前的作法,是與可以取得和處理這些材料的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將廢棄物做成原料的方式,因為根據目前的法令規範,企業在丟棄廢棄物時,必須做流向申報管制,清運過程中必須全程監控,「當它是廢棄物的狀態時,不管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沒有辦法取得。」
因此當他們要回收利用廢棄物時,必須先經過處理,把廢棄物製成原料後才能使用。舉例來說,目前 REnato lab 與佳龍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將電路板和面板玻璃等廢棄物,初步處理成原料的技術,讓更多製造業者可以合法取得這些材料,加工成產品。
處理再生
取得原料後,則需進一步思考可以如何處理再生成產品。
蕭光廷表示,「我們常常取得十幾種材料,但真正能利用的只有一兩種。」對 REnato lab 來說,設計產品大約需要一星期,但前期的研發階段,由於要去許多廢棄物處理廠學習並觀察現有材料的應用,這個過程往往要花上一、兩年。
開始設計時,REnato Lab的原則是:「盡量在不經過其他製程下,使用原本的材料」,例如他們在燈具中使用的背光材料,「因為是由兩種塑膠(PET和PMMA)混合的複合材,一般回收業者並不會使用」王家祥說。然而他們採取物理拆除的方式,直接利用背光材料閃亮的特性來製成燈具,而非用化學溶蝕,一來避免化學藥劑產生的廢水汙染環境,二來也節省了成本。
蕭光廷表示,「對於材料的取得,我們是盡量讓它簡化,設計要做的越少越好,但要能產生最大的價值。」
銷售與市場
蕭光廷坦言,目前歐洲市場對於REnato Lab的產品接受度較高,因此,目前他們在台灣的角色,比較像是前期概念的推廣,希望讓更多民眾知道,廢棄物也能變身為精品傢俱。
提到台灣市場對於環保商品的接受度不高,王家祥認為,一來可能因為過往的環保商品,太過於強調環保,而非產品本身的品質,導致產品本身並不耐用。再者,每個人對於環保的想法不同,
有人認為紙製商品很環保,而塑膠產品則不環保,「事實上塑膠若妥善進入回收系統,可以被重新利用,那它在後端就是環保的。」
設計中的循環思維
REnato Lab以沒有人要使用的廢棄物為原料,取料過程中以簡單的製程為優先,並在產品設計時,預先考量到後端的處理,做成容易拆解、便於回收利用的形式。
這些做法有別於傳統「開採、製造、丟棄」的線性思維,而是將對環境的影響與資源的回收利用,重新設計到供應中,打造成可循環的經濟模式。
補足循環經濟中「失落的環節」
Renato Lab至今才成立兩年,但已累積許多跨領域的合作經驗,例如義大利米蘭國際傢具展的參展,以及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合作等。「我們想做的是一個平台,去串聯循環經濟裡目前已有的單位與環節。」王家祥說。
提到在台灣要如何推動循環經濟時,王家祥認為,目前的循環路徑中仍有許多「失落的環節」,例如,政府目前的政策是鼓勵回收,卻不鼓勵「重新利用」,導致資源利用的發展受限。
其次,後端處理商也需要面臨廢棄物的組成「越來越複雜」的挑戰,現在的企業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更有區別性,往往會使用更多元的原料,王家祥舉例,
「當一隻手機是由 40 種金屬製成時,它的後端回收要如何 100% 再利用?」,他認為後端處理商也要去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根本不知道會是什麼東西」的廢棄物。
就如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所提出的循環經濟蝴蝶圖中(如下圖),工業循環包含了許多面向,例如維修、再利用、再製造和回收等。王家祥認為,台灣要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先把這些失落的環節補足,讓每個階段都健全,「循環經濟才會一環扣一環地運作。」
作者:林冠吟 ( 社企流 )
核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金靖恩(社企流)
策展夥伴:社企流
(本文為社企流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之專題文章,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