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循環的減碳作法

企業如何運用資源循環來減碳?

一項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材料開採、零組件製造、產品組裝、分銷運送、使用、使用後處理等各階段相關。如何有策略性地減少各階段的碳排,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企業發掘減碳商機的機會。如何運用資源循環來減少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排放,可優先從製造階段和資源循環階段,以及商業模式兩大部分來檢視契機。

1) 製造階段和資源循環階段:減少產品、零組件和原生材料的製造

在製造階段,企業從產品設計之時即導入循環設計,盡可能使用單一材料、模組化設計等方式。產品易於維修,延長使用壽命;零組件更容易翻新再使用,或是透過再製造流程恢復成新品狀態;產品裡的材料經過處理再生後,能再用於下一個產品的製造。這讓產品裡的資源,能夠循環再運用。

減碳數據
  • 產品使用壽命延長,廠商不需要持續製造新品,能減少碳排。例如衣服的穿著時間延長一倍,能避免 44% 的溫室氣體排放。
  • 既有零組件的循環再使用,相較於打造新的零組件,能省下 80% 原物料使用、57% 的能耗與排放。
  • 使用再生材料,相較於新材料,能省下開採加工的碳排。例如 1 公噸的再生塑膠相較原生塑膠,能降低約 2 公噸碳排。
循環台灣基金會製圖,參考來源:IPCC, IPCC’s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2014)

2) 商業模式:增加產品服務效率

企業優先採用產品服務化作為商業模式,用更少的產品來滿足更多的服務需求,提升產品服務效率。在和市場的溝通上,可以從重新定義使用者需求著手。以冷氣機為例,使用者需要的不是擁有冷氣機,而是享有冷風;再以汽車為例,使用者需要的也不是擁有車子,而是使用移動服務。當需求被重新定義,業者就有改變商業模式的機會。

減碳數據

  • 建築和運輸工具的使用率偏低。根據估算,透過共享等服務化商業模式,在2050年,能減少來自建築內四大高碳排材料 - 鋼鐵、水泥、鋁和塑膠的排放量約3億噸二氧化碳(占總排放量 6%)。透過共享也能增加汽車使用率,在2050年,估計能減少約 6,600 萬噸二氧化碳(占總排放量 11%)。

循環台灣基金會製圖,參考來源:IPCC, IPCC’s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2014)

3) 企業依產業性質可運用工業和生物循環策略,讓資源在產業系統中循環運用

循環策略說明參考企業轉型循環經濟路徑圖。

工業循環優先以產品的原形式延長壽命或再使用,其次思考如何留存重要零件的價值。零組件無法保留時再透過回收系統,處理成再生物料。在產品設計階段,選擇單純的材料組成和模組化設計;再依序透過維修/再使用、翻新再製造和處理再生的程序,以耗用最少能資源為原則繼續被使用;這可以保留住原物料在層層加工過程,使用的水和能資源等資材的價值。同時,減少製造產品所需耗用的原物料,也一併省下原物料開採加工過程所使用的水和能源;而處理再生讓材料能被循環運用,避免焚化產生排放。

生物循環,強調以循環型的農牧業強化資源再生能力,打造出生生不息,零廢棄的生態系統。以回復生態系統健康的模式,運用多元種植和養殖,產出富含養分的生物質,並增加土壤的含碳量和肥力,提升碳匯潛力。再以價值高低為考量,規劃生物質的使用方式,優先加工為高價的化學品、食品、大宗材料,最後才做成燃料,創造最大化的生物經濟價值,取代化石材料的使用。

減碳數據:

  • 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透過改建豬舍和養殖方式,提升 20% 產能、6倍的用水效率;再運用豬糞尿產出沼氣,每年可發 230萬度電力,共減少 1,300 噸碳排

參考資料

  1.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Completing the Picture: How the Circular Economy Tackles Climate Change (2019)
  2. 企業轉型循環經濟路徑圖完整說明
  3. 《邁向循環台灣》案例手冊
循環標籤
延伸閱讀
循環經濟是實踐淨零排放的重要解方

全球要邁向淨零排放,須從根本上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套新的經

工業部門如何運用資源循環來減碳?

來自工業部門的排放,特別是製造基礎材料的重工業,一直是各國減碳的重大挑戰。目前減

農業部門如何運用資源循環來減碳?

循環經濟作法可以增加土壤碳封存和減低供應鏈的排放,包含重新設計農食系統避免浪費、

以終為始,推動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

台灣2050淨零排放的實踐是艱鉅且長期性的任務,需要政府、產業、社會有一致的決心

國際趨勢:資源循環對淨零排放有決定性的貢獻

歐盟將循環經濟視為歐盟邁向「2050 氣候中和」的關鍵策略,並提出了涵蓋永續產品

台灣為什麼需要循環經濟?

過去半世紀來,台灣90%以上的能源、肥料、飼料、以及60%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