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經濟即以「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線性、單向模式發展。線性經濟的特性,不僅高度仰賴資源耗用來創造獲利;過程中排放出的大量廢棄物及污染威脅著人們和環境的健康,是氣候變遷、土壤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的根源。隨著全球人口及經濟規模的倍增,許多國家皆認知到無法再依循舊有的方式發展,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強調系統性規劃,藉由重新設計發展模式,使工業與農業兩大產業系統的發展能相互合作,促成更多資源得以在產業系統裡循環運用,解決經濟發展過程在社會、環境層面造成的衝突。
因此歐盟、荷蘭、丹麥、法國等區域和國家都將循環經濟視為國家經濟戰略,帶領國家經濟轉型,來降低對原生資源的需求,並且在資源循環運用的過程中,創造出低碳經濟、在地就業、新創領域發展和環境品質提升等多重效益。以歐洲為例,循環經濟每年可為歐洲經濟省下6000億歐元,相當於使產業年營業額增加8%,同時讓溫室氣體排放減少2-4%。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讓各國更重視能資源的自給自足,要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發展具韌性的經濟模式。像是歐盟在疫情重創中,仍堅持「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的推動,主張復甦計畫「下一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必須以綠色新政為主軸,強調永續、健康、就業與數位轉型;至少25%預算(約新台幣6.25兆元)用於氣候相關行動,預計將創造一百萬個綠色就業機會。循環經濟正是「歐洲永續投資計畫」要優先投資的項目。
全球發展循環經濟已是必然的趨勢,許多國家皆積極推出各具特色的循環經濟政策、目標和重點產業,希望在新的局勢中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