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揮社宅上萬戶量體的影響力,擴大建築導入循環經濟的規模,循環台灣基金會和國家住都中心在5月24日共同舉辦「明日家園: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論壇,集結業界和示範案例的實踐經驗提出後續落實的建議,吸引上百位建築營造與設備廠商,中央和六都推動社宅單位以及相關民間團體的參與。
內政部花敬群次長表示,希望以前瞻的視野,由社會住宅作為領頭羊導入循環經濟,打造永續低碳住宅。國家住都中心黃景茂執行長也宣布將以產品服務化為主題舉辦下一場論壇活動,繼續推動循環經濟這個國家重要指標。
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指出,從社宅出發,在建築和居住環境導入循環經濟,將下一代對日常需求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甚至於生老病死的整體想像納入國家長遠的發展藍圖裡,打造優質具韌性的生活環境。不僅會從供給端促進循環建築的設計,推動建築營建產業的升級轉型,更會透過居住環境的重新設計帶動淨零生活,共同邁向明日家園。
這場論壇齊聚眾多先行者,聚焦探討在規劃設計、營建施工和維護管理階段能夠促成建築零廢棄、建材循環使用,以及提升住宅管理效率和品質的做法。
ARUP 鄭長芳永續資深顧問分享可拆解設計是循環建築重要策略,目前已開發出許多工具幫助建築營造廠商設計循環策略和評估成本效益。台糖陳冠翰副處長在沙崙循環宅的基礎上,提出 2.0 升級版本,和進一步建構循環建築體系的見解,期許能讓循環建築規模從單案到多案,再擴大成網絡。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洲民建築師點出,建築的「循環經濟」,技術不是問題,需要的是規模來形成經濟,需要社宅等公共建設的採購力量投入支持。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郭英釗建築師暢談是時候從「綠色、低碳」走到「循環、零碳」了,需要法規跟上降低進入的門檻。透過案例分享說明如何從工法、材料來落實循環設計。豐譽聯合工程謝佶燁董事長,以日本積水房屋介紹從全生命週期規劃建築零廢棄的作法。提出台灣社宅落實建築零廢棄的機會,包含建材開發設計、循環營造等面向。
東京都物業管理機構林錫勳總經理提到,日本面對老舊建物的觀念已從拆除重建改為延長使用壽命。財稅金融誘因是日本能落實長期修繕計畫的重要機制。台灣物業管理學會楊詩弘常務理事,則介紹從建物各層次生命週期來規劃修繕計畫的邏輯。營運期間的數據能協助調整修繕計畫內容,甚至回饋到前端的設計規劃。
最後基金會陳惠琳執行長說明,汰換後的設備需要循環經濟才能避免成為廢棄物。產品服務化更能從商業模式來引導製造商重新設計產品。家電等設備是社宅能優先導入服務化的機會。
論壇六大主題的重點如下:
主題一:建築導入循環經濟:國內外趨勢、概念架構與案例
1. 營建原物料成本攀升、缺工缺料、碳排和廢棄物成本等趨勢,建築營建業導入強調「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循環經濟」模式已勢在必行。
2. Arup「循環建築工具箱」(Circular Building Toolkits)強調易拆解設計是落實循環建築的重要概念,在設計階段即為建材的循環再用保留可能性。
3. 透過將社宅碳排放強度納入設計要求,能更全面地引導建築產業實踐循環經濟,對台灣 2050 淨零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4. 在社宅新建工程的項目中,納入循環經濟作為實踐指標,將傢俱、冷氣、燈具、電梯等消耗品,納入「經常門」所匡列的預算,確實執行「循環經濟」思維,成為一個穩健成長的新建工程趨勢。
主題二:立足台糖沙崙宅:擴大循環建築規模,建構健全的體系
1. 從沙崙宅反思循環社宅的推動:(1) 循環住宅應是一個舒適、智慧、安全,而且平價的永續生活聚落 (2) 出售住宅追求最大銷售面積,最大的獲利率,而出租住宅應該追求最舒適的建築空間、環境,以及最舒適的服務系統。目的設定不同是兩者最大的差異。
2. 以沙崙宅經驗為基礎,打造更完善循環住宅的做法:推動不同生命週期構件的循環、擬定和落實設備服務規格、建置建材護照平台、認定可循環建材之價值、有效的節能管理、凝聚住戶共識。
3. 建構循環建築體系的建議:納入更多元和創新作法,規劃系統性的統包/分包流程,推動三大配套措施-創造資源循環的經濟價值、調整法令和財會稅制度、公部門引領擴大規模。
主題三:循環建築設計元素:模矩、彈性、耐久和再生
1. 循環建築設計元素包括模矩彈性的空間設計,預鑄再生的結構設計,以及模矩可拆、耐久再生的外殼和內裝設計,可作為社宅發包的設計需求指引。
2. 模矩化的空間設計,可以降低建材和構件客製化的需求、降低建造成本、並減少施工剩餘材料產生。在建築物營運維護階段,可以促成建材和構件循環再利用的機會,降低維護成本。
3. 結構系統是生命週期最長久的建築層次,所耗用的材料用量也最為巨大。為提升未來結構構件的再利用,以台糖沙崙宅為例,採購鋼構件的構造模式。
4. 模矩可拆、耐久再生的外殼和內裝設計,使置換短生命週期元件時不會破壞或影響長生命周期元件的完整性和價值。
主題四:循環營建:怎麼拆就怎麼蓋
1. 日本積水房屋建立工業化生產體系,從設計階段即導入構件模組化的設計策略,達到可觀的年興建量。積水房屋已達成95%的資源化,新建和翻新階段的廢棄物都會進到資源回收中心,將建築廢棄物分成了80個種類,部分直接回到原料端或材料端,另一部分至中間處理商去做再生料。
2. 循環營造的目標是在施工的過程中不要浪費額外的資源,並產生最少的廢棄物。縱使有廢棄物產生,也能回到資源端。
3. 社會住宅的循環營造作為可分成三大面向:第一、訂定每平方米樓地板面積產生的廢棄物量作為管理指標。第二、利用營造5R策略(Redefine、Redesign、Reduce、Reuse、Recycle),在施工計畫思考如何使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少的廢棄物。第三、建立台灣再利用的循環產業系統,營造工地配合循環體系做精細分類,促成營建廢棄物資源化。
主題五:營運維管落實長期修繕計畫,維持社宅的價值和品質
1. 落實長期修繕計畫能定期執行預防性的修繕,以維持或延長建物的使用壽命。長期修繕計畫制定後,對開發者而言可掌握生涯所需費用,進而優化調整設計內容,例如採用維護性設計讓建築物易於維護和修繕。
2. 日本集合住宅由物業管理公司協助制定長期修繕計畫,預先備存修繕基金並推動每 12 至 15 年一次的大規模修繕,約每 5 年重新檢討長期修繕計畫的適切性。
3. 日本政府為鼓勵社區的修繕基金收支平衡,推出多項誘因機制:一、公寓管理計畫評定制度 二、加速建物長壽化之減稅福利政策 三、金融機構提供債券利率提升、貸款利率降低等福利
4. 長期修繕計畫的執行,重點在於建物和設備基本資料的掌握。因應國情之差異,臺灣須建立物品材料耐用年數的資料庫,以判斷時間週期。
主題六:住宅設備導入產品服務化的效益與機會
1. 過去在線性經濟下,廠商必須要大量製造、大量販售才能維持營運,因此有了「計畫性汰舊」設計,造成許多浪費和汙染。但隨著VUCA時代來臨,帶出「產品服務化」的價值,讓生產者能用創造價值的方式來滿足使用者更多元的需求。
2. 「產品服務化」引導廠商從提供產品轉向提供服務,由廠商負責產品的營運維修,能提升社宅營運維管的效率。以洗衣機為例,租賃模式可以減碳 24%,對減碳做出貢獻。其他如空調、小家電等機能性產品也深具潛力採用服務化模式。
3. 共二十萬戶需長期維護更新的社宅量體,能成為產品服務化商業模式的試驗場域,引領產業轉型並帶動淨零生活。
照片提供:國家住都中心
明日家園」論壇介紹
相關新聞:循環經濟論壇今登場 國家住都中心將打造永續低碳住宅
「明日家園」論壇 - 現場提問與回應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