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淨零排放,沒有一個國家、產業或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加速循環合作,方能共解氣候危機 ( CC4CC ) 。循環台灣基金會受歐洲經貿辦事處 (EETO) 邀請,參與《臺歐盟循環經濟論壇-紡織與塑膠產業》分享台灣觀點。

戴上循環經濟的眼鏡,台灣與世界的循環合作

黃育徵董事長在綜合座談指出,當全世界奮力疾呼「淨零排放」目標,卻仍停留在線性經濟的發展模式,那如同依賴吃藥「治標」,也是緣木求魚!加速讓線性經濟「退場」,轉型至「循環經濟」才是「治本」的方式。我們看見問題在於全球只有分工、分散責任,而沒有合作。

戴上循環經濟的眼鏡,台灣看見三個關鍵「循環合作對話 CC4CC Dialogue (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的機會:

一、財經貿合作:將「循環經濟」融入跨國、產業、企業之間的財經貿對話

「沒有一個國家、產業或企業可以單獨做到淨零!」在 CC4CC 的框架下,不管是進口國與出口國、品牌與供應鏈、或是買方與賣方,利害關係人將共同檢視價值鏈中的減碳機會,從過往單向且榨取式的線性要求,轉型為合作型的循環對話。

二、減碳合作:推動以「消費為基礎」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與治理

目前各國大多以「製造總量 Production-Based」來計算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並設定減量目標。然而,以一個國家所「製造」的溫室氣體高低,在缺乏和夥伴溝通之下,容易發生將高排放歸咎於其他國家的問題。相反的,以「消費總量 Consumption-Based」來計算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則會開啟一個「良性」的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對話。

消費導向的計算是「製造總量 Production + 進口 Import - 出口Export」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分享一個 "PIE(派)" 的共享概念!會驅使產品消費國、製造國、原物料供應和開採國家聯合起來,互相分享減碳經驗,共同承擔減碳責任。

三、循環會計:成立跨國「循環會計」聯盟

在線性的會計計分方式下,「循環好主意」有時不見得會是「好生意」。我們需要跨國的循環會計聯盟,重新設計一個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財會制度,讓循環好主意的實質效益能夠反應在財務報表上。

黃董事長更期待每年定期藉由臺歐盟的循環經濟論壇,展開實質的循環合作對話,共解氣候危機。

共解氣候危機,台灣循環紡織為全球引領循環合作之路

以紡織業為例,田欣怡總監指出台灣的再生纖維經驗已是全球取經的對象。這樣的經驗累積來自於台灣先天限制,讓我們在沒有足夠原物料的時代,將寶特瓶、漁網等其他產業無法處理的問題,轉化成紡織業的機會。限制往往能夠激發無限潛力。循環紡織1.0,我們專注再生纖維的材料研發。邁向循環紡織2.0,台灣紡織業從產品層次提升到好產品+好服務層次,在紡織品的全生命週期注入全循環的思維。透過產品再設計、商業模式的再設計,台灣紡織業能在原物料匱乏和飽受市場波動的夾擊中,走出一條具備資源與營運的雙重韌性之路。

  • 好產品:從源頭設計,運用單一材質加上保證回收的機制,確保每件衣服都能回到生產者手中,再製成下一件衣服,形成全循環。而在材質的選擇,除了人纖,更可以探索農業副產物的機會,例如鳳梨葉纖維。
  • 好服務:瞭解客戶需求,對2B企業和2C消費者兩種不同客戶,設計更符合需求的商業模式。比方說,企業客戶的員工制服隨著人員流動或企業識別系統的更換而需汰換,企業客戶與制服生產業者訂定「只要使用不需擁有制服」的商業模式,確保每件制服都會回到生產者手上,企業客戶也不需要一次大量訂購制服。

台灣紡織業過去打下的基礎,讓國際對我們刮目相看,下一步呢?邁向淨零排放,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運用我們對材料技術的專業,加上台灣完整的紡織價值鏈,為世界設計且示範一個可再生循環的封閉系統。讓這些系統成為全球封閉循環紡織的基礎,從台灣製造走向台灣循環,與世界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 (CC4CC,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從台灣製造轉向台灣循環,從輸出產品到輸出知識。台灣從循環紡織1.0到2.0,我們邀請歐盟和更多國際友人加入CC4CC共解氣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