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政院拍板「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將自2022年起連續4年編列200億元執行「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其中提到,要在2022年9月前購置61萬台行動載具,優先提供給偏鄉學生等一人一機使用。
從去年暑假323億的「班班有冷氣」,到如今200億的「生生用平板」,我們看到行政院立意良好,嘉惠學子。然而,當這些平板幾年淘汰後,會創造多少電子廢棄物?如果維修保固不容易,是否反而造成師生更大的困擾?
其實,在此專案上,我看到絕佳的機會。當行政院如火如荼推動循環經濟、規劃淨零排放路徑的此時,「生生用平板」可說是跨部會攜手合作的契機,行政院可把教育部的規劃與經濟部和環保署的淨零策略結合,統合各部會的經驗、智慧和資源進行腦力激盪,不僅可讓「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更細膩完美,也能讓世界看到台灣打造淨零、韌性台灣的決心和行動力。
採購「服務」而非「產品」,為何能創造公私部門多贏
既然學生的需求是「使用」平板,而非「擁有」平板,政府的思維其實可以不必侷限於採購平板等硬體「設備」,而是提供師生使用電子器材的「服務」。也就是說,不必採行過往「買斷」的方式,而改成類似租借的服務採購,把平板的擁有權、維護升級與汰舊換新等責任,轉移到對平板零件、維修與回收都更有專業的平板供應商身上。
一旦平板供應商提供的是服務、而不是單純賣出產品,便有更高誘因積極為學校師生做好產品服務,可大幅延長平板的壽命,也更有機會在源頭設計時,就考慮到維修和升級的方便性,以及被完整拆解回收的可能,真正讓平板內的所有材料和零件都能「有家可歸」,回到原廠,達到「全回收、全利用、零廢棄、零污染」的循環目標。
對供應商而言,這是個「多贏」模式:從行銷和業務的角度,可以把客戶從「單次買賣關係」升級為「長久夥伴關係」;從製造和營運的角度,可以杜絕廢棄物氾濫,減少對進口原物料的仰賴,更避免缺貨的風險。如此,可以真正營造出企業和客戶之間長久雙贏的利益。
過去幾年來,因為推動循環經濟的關係,讓我有機會認識許多國內外資通產業的品牌商和製造商,他們對「產品服務化」的循環型商業模式,都充滿很高的興趣、意願和期待。期待政府能善用既有的公部門採購資源,支持企業投入打造新的商業模式,帶動台灣成為淨零、循環經濟的典範國家。
「平板服務化」整合各部會的減碳行動
對教育部而言,「平板服務化」不但能夠達到教育部落實精進數位學習的善意,也能讓學校的師生和行政人員更專注於「教」與「學」,免於平板日常保管維護的干擾。更深一層來看,「平板服務化」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檢視「人類」和「物質」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關係,體會到「以使用權取代擁有權」的價值。這對我們的中小學生而言,何嘗不是一個絕佳、活生生的機會教育?
對經濟部而言,推動「平板服務化」,可以讓經濟部引領代工製造業者邁向服務型、循環型的商業模式,也會讓新的創業家從中找到更多創新和原創的商機。長遠來說,因為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仰賴產品製造的代工商業模式有其局限和風險。然而服務是無限的,投入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模式,可以直接提升企業的韌性和永續性。
對環保部門而言,在傳統買賣、計畫性汰舊換新的線性模式下,平板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3到4年,因此,政府採購給學校使用的平板會在幾年內淘汰報廢,成為電子廢棄物。然而,若有優質的呵護和適時升級,電子產品的壽命有機會倍增,當然也減少許多垃圾處理的困擾。
簡而言之,產品服務化會將產品的擁有權從購買者、使用者身上移轉回到產品供應商身上,如此結構性的變革,不但可能提高原物料資源的使用效益,同時會從源頭就大量減少電子廢棄物,降低碳排以及所有相關的外部成本,如此一上一下,產品服務化所帶來的總效益可想而知。
透過「平板服務化」串起各部會的減碳行動,除了教育部和學校的師生受益以外,行政院主責淨零路徑規劃的小組包含國發會、經濟部、環保署等,乃至地方行政機關,都將因此共同創造並受惠於「平板服務化」背後的「減碳」效益及推動循環經濟新模式。
去年「班班有冷氣」的推動,錯過了一次創造多元效益的機會,希望在「生生用平板」的善意下,我們不要再錯失一次打造淨零、韌性台灣的機會!
作者:黃育徵(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原文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生生用平板」的善意,就只能這樣嗎?〉
同步刊登於紙本雜誌@天下_ 第739期 穩綠電在哪裡?〈砸錢送偏鄉平板 讓善意也能減碳〉
「生生用平板」採購模式 比較表
減碳效益說明:
「平板服務」採購有潛力來帶動供應商以模組化設計產品,透過再使⽤、維修、翻修、再製造等作法盡可能維持產品的功能和延長使用年限。其中再製造是最能夠延⻑產品壽命,創造最多經濟效益與就業機會」的作法。因此採用再製造的減碳數據來推估「平板服務」的減碳效益。
- 61 萬台 iPad 在製造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 35,685 公噸CO2當量(75 公斤CO2當量/每台 x 製造階段排放比例 78% x 61 萬台)(數據來源:Apple 產品環境報告)
-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組《重新定義價值:製造業⾰命》報告,推估再製造產品相較於新品在製造階段平均約減少 57% 能耗和排放量。(35,685 公噸CO2當量 x 57%= 20,340 公噸CO2當量,約為 180萬棵樹的吸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