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食物銀行致力於幫助生活艱困但無法獲得政府補助的家庭(社福邊緣戶),盼透過志工親送食物包或請受助戶到實體食物銀行領取的方式,減少其生活開支,進而將有限金錢用於改善生活品質。
台灣有嚴重糧食浪費的問題,1919食物銀行在循環經濟模式下,扮演糧食浪費與社會福利間供需的平台。透過1919食物銀行幫助經濟弱勢家庭,讓企業原本可能需要廢棄的物資能發揮最大的產品價值,同時也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CSR),達到聯合國訂定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依照衛福部2022年統計,全台獲得政府補助之低收/中低收入戶,僅占全台人口2.81%,但鄰近日韓卻約有16%的人口可獲得政府補助,因此推估全台尚約有13%的人(313.2萬人)生活困難,亟需外界協助。1919食物銀行透過「3R」方式媒合相關資源,不單解決生產端與消費端食物浪費問題,也能將預期被浪費的資源,投注於社會救助的範疇中。
- 再分配(Redistribute):透過個案審核機制,將來自各地的物資(包含企業/賣場的即期品、格外品),經由1919食物包親送服務、1919實體食物銀行、惜食計畫的運作,分送給弱勢家庭或弱勢兒童陪讀班。
- 再加值(Recreate):將產地、賣場、企業所捐贈之食材(即期品、格外品等),透過通過HACCP驗證之中央廚房,產製冷凍調理包,提供原鄉/偏鄉之弱勢兒童陪讀班使用。
- 再利用(Recycle):1919食物銀行運用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來處理生質廢棄物,進而發展出具黑水虻特性的循環經濟模式。
效益
- 再分配:
- 1919食物包服務:自2011年4月至2023年7月,已發出290,313份食物包;募集超過12,094種物資,市值超過新台幣759,016,537元,其中8成為民眾、企業所捐贈(含即期品、格外品)。
- 1919惜食計畫:
- 透過新北、台中、高雄三處1919生鮮惜食處理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止,已自各通路、賣場,收取570.733公噸之各式生鮮惜食,提供全台超過300間陪讀班、文健站、長照據點、安置機構免費供餐使用。市值超過新台幣一億元。
- 透過1919好康報報機制,媒合廠商捐贈的食材,直接提供全台1919陪讀班營養晚餐計畫使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共計執行24梯次,發放超過102.258公噸、4,458箱,市值超過新台幣7,427,435元。
- 再加值:自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止,1919食物銀行中央廚房共產製32,967份惜食調理包,分送至1919實體食物銀行、陪讀班、長者共餐等據點。
- 再利用: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處理超過120噸的農業廢棄物,並陸續推出黑水虻蟲乾、虻糞肥等相關初級產品及推出黑水虻蟲乾之蛋雞所生產的「虻福蛋」等次級產品。
本案例內容由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19年9月
更新日期: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