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LCD)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如手機、平板、電視等。隨著LCD的使用量急遽成長,其廢棄量亦與日俱增。以現行處理模式雖可將廢棄LCD拆解後依材料別進行回收,但對於廢液晶面板卻只能以掩埋方式處理。我國每年產出約8,000噸的廢液晶面板,包含市售報廢品(~10%)與製程不良品(~90%)兩大類,若未能妥善處理將造成環境沉重的負擔。
棘手的新興電子廢棄物-液晶面板
液晶顯示器(LCD)是目前最主要的顯示元件,全球每年銷售近9億台,卻也在世界各地產生高達百萬噸的報廢品。由於LCD的結構複雜,現行的處理模式是將其逐步拆解後,再依材料別進行回收(如塑膠、金屬、電線..等),但對於厚度僅約數公厘的卻匯集十多種材料的廢液晶面板,卻無法進一步拆解只能掩埋處理,造成環境承重的負擔。
此外,液晶面板中的液晶為人工合成製品,結構穩定不易降解,具環境殘留性及生物累積性,掩埋液晶面板具有環境風險。故含有液晶的液晶面板被歸類為D類事業廢棄物,進而導致面板玻璃無法再利用。
全球首創液晶面板高值全循環
工研院深入剖析液晶面板的結構與各材料特性,開發一全新零廢棄的噸級「廢液晶面板高值全循環系統」,設計分離、萃取、純化、萃洗、濃縮和改質等6道程序,以低汙染、低操作成本及高效能的模式依序將液晶、銦和玻璃自廢液晶面板中取出、純化後進行循環利用。
液晶
面板中的液晶以將近100%的回收率取出後,進一步將雜質去除並將純度提高到9N後,可用以製作LCD或液晶智慧窗等產品,且顯示品質、壽命與新品一致並通過國內面板廠驗證。
銦
面板中銦的回收率可達90%,且可再濃縮精煉循環為銦靶材的原料。
面板玻璃
面板玻璃受限原製程而無法回用,故以奈米孔洞化專利技術轉化為對金屬具高吸附效能的玻璃奈米孔洞材料,可搭配噸級模組化吸附系統應用於金屬廢水處理,處理後的水可循環回用於製程,已吸附金屬的玻璃奈米孔洞材料除了可將金屬脫附精煉進而再生使用外,亦可依金屬特性改製為可再生的吸水/調濕/抗菌/除臭等機能性產品。
效益
以循環利用取代掩埋,有效利用錯置資源,減少廢棄物產生避免環境衝擊。
液晶循環回用原製程,協助面板廠每年降低億元製程成本並減少製程碳排。
面板玻璃轉製玻璃奈米孔洞材料應用於金屬廢水循環,低汙染、低碳排、低成本。
可再生的吸水/調濕/抗菌/除臭產品應用於室內環境優化,以循環材料打造永續安居樂活環境。
本案例內容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提供
審稿編輯:循環台灣基金會
審稿日期:2019年9月
更新日期:2023年6月